第25章 借题发挥,克爱克威(1 / 2)

万历明君 鹤招 0 字 5个月前

 高仪今日要去常朝议论考成法,日讲这边,当先就告了假,由张四维暂时领班。</p>

朱翊钧没有因为主要观众不在,就懒于表演。</p>

还是那句话,发育不能停。</p>

这些日讲官都是大明朝最有前途的青壮派,哪怕当添头来攻略,也得把人设演好了。</p>

所以,朱翊钧仍然是一丝不苟地继续增强人设,与前些时日一般无二。</p>

事实上,朱翊钧的学习进度,已经远超日讲的进度。</p>

这几日晚膳后,他几乎手不释卷,已然是将《大学》、《尚书》的内容,都背诵了下来。</p>

日讲启蒙的程度,对他而言,还是太过简单——他就等着开经筵憋个大的,届时给经筵官们好好洗洗脑子。</p>

这超前学习的成果,反映在日讲中,就显得他这位新君,尤其聪慧了。</p>

几位侍读官被他温水煮青蛙,也开始习以为常了起来。</p>

今日他一遍就会,毫无阻滞,诸讲官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p>

在朱翊钧有意的加快进度后,巳时刚过半,诸侍读官就讲完了今日的内容。</p>

“殿下,今日就先到这里吧。”张四维出列道。</p>

他们这些讲读官,在各部衙门,都有职司,日讲完后还要回去坐班。</p>

但,朱翊钧既然有意腾出时间,自然不是让他们能早点下课的。</p>

他缓缓开口道:“诸位先生且慢。”</p>

几位讲读官面面相觑。</p>

张四维迟疑道:“殿下还有什么吩咐?”</p>

朱翊钧笑道:“这是日讲,诸位是先生,我是弟子,哪有弟子吩咐先生的道理。”</p>

“不过是今日讲学结束得早,还有些余暇,与其荒怠了,不妨向诸位先生讨教些别的事。”</p>

张四维只觉得晦气。</p>

他在讲读官中,资序官阶仅次于高仪,高仪一走,必然就得他领班。</p>

若非如此,他也不用在这里陪小孩子过家家。</p>

他背后树大根深,日讲不过是勘磨一份资序罢了,哪里有心真的讲学。</p>

在心里翻了个白眼,面上恭敬道:“殿下有问,臣等勉力解惑。”</p>

朱翊钧点了点头,很是随意道:“几位先生侍读日讲,已然数月。”</p>

“还未过问几位先生出身学问,倒是本宫怠慢了。”</p>

他的目光在张四维和马自强身上扫了一眼:“本宫记得,张学士和马学士,是同一年进士?”</p>

两人对视了一眼。</p>

齐声答道:“臣二人皆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p>

末了,马自强又补了一句:“不过张侍郎是二甲进士,微臣是三甲同进士。”</p>

一榜进士三甲,一甲三人,二甲八九十人,三甲二百余人,排名有先后。</p>

同进士出身略微差半筹。</p>

朱翊钧颔首,以示了然。</p>

又转而看向陶大临:“我记得陶学士是翰林院编修出身,那应当是中了一甲?”</p>

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p>

这二者,历来有储相之称。</p>

陶大临恭谨回道:“微臣是嘉靖三十五年进士,一甲第二。”</p>

朱翊钧本想叫一声陶榜眼,话到嘴边又觉得太拗口,干脆还是继续叫学士:“难怪陶学士好学问。”</p>

说罢,又看向余有丁:“余探花我知道,嘉靖四十一年一甲进士第三。”</p>

余有丁愣了愣,不知道自己为何莫名其妙地简在君心,只得拱手。</p>

朱翊钧略过他,看向陈栋:“陈学士也是翰林院编修出身?”</p>

陈栋在诸多讲官中,非常醒目,却没什么存在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