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2 / 2)

佛教常识答问就是介绍这种文化的小册子。它的作者赵朴初先生,</p>

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学者。1953年5月,他和虚云、巨赞等佛门大师发起成立</p>

了中国佛教协会。并担任了第一至第三届佛教协会的副会长、秘书长。从1980</p>

年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起,赵朴初一直担任会长至今。他还</p>

是“世界宗教徒和平会”的主席之一,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佛教知</p>

识答问简明扼要,是了解佛教文化较好的入门书。</p>

内容梗概</p>

佛教常识答问分5章,以问答的形式,论述了佛陀和佛教的创立、</p>

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典籍、佛门生活、佛教在印度和中国的历史等诸多问</p>

题,基本上概括了佛教的方方面面。作者最后还瞻望了佛教的前途和发展。</p>

他说:佛教必将为庄严国土,为利乐有情,为世界人类的和平、进步和</p>

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瞻望未来,前程似锦,春回大地,万卉争妍,佛教的</p>

前途是无限光明的。</p>

精彩篇章推荐</p>

1.第二章本章是讲沸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用不大的篇幅深入</p>

浅出地把对象介绍给了读者。</p>

2.第五章第二节本节讲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兴起,读者会对一些常说</p>

的宗派获得一个初步的明确了解。</p>

3.第五章第四节本节讲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简明扼要。</p>

精彩语言辑录</p>

问:佛的意义是什么</p>

答:佛字星“佛陀”的简称,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p>

问:除释迦牟尼外,有没有另外的佛</p>

答:佛教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未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p>

觉悟的可能性,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p>

问:如来佛是不是释迦牟尼,还是另一人</p>

答:“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p>

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的意义。佛经对如来</p>

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佛经对“如来”</p>

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p>

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p>

问:“南无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读起来是“那摩佛”</p>

答:“南无”是梵语的音译,念成“那摩”,是保持原来古代的读</p>

音。它的意义是“敬礼”。</p>

问:舍利是什么</p>

答:舍利就承遗体,但这个名称一般只用于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p>

遗体。</p>

问:佛法的基本内容里什么</p>

答:佛教教义的墓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p>

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说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p>

问:什么叫法师</p>

答: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p>

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p>

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力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p>

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p>

问:什么叫活佛</p>

答: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p>

“朱毕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转</p>

世者”或“化身”。活佛乃是汉族地区的人对他们的习俗的称呼。</p>

问:请谈一谈关于僧人剃发的问题</p>

答:根据佛制: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剃</p>

发染衣的用意是为了舍弃美好装饰,实行朴素无华的生活至于受戒</p>

并不需要在头顶上烧戒疤。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p>

矩。这个习俗形成普遍的制度,据说是在元代、当时异族统治者想借以</p>

识别真假,防止抗拒法的人民逃到僧众里面去。这话尚待查考。</p>

问:喇嘛是什么意思</p>

答:喇嘛是藏语,它和“和尚”是一样的意思。</p>

孙子兵法</p>

作者:孙武</p>

成书时间:春秋</p>

类别:军事学</p>

版本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版</p>

书海领航</p>

孙武是春秋末年吴国名将,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今在山东省博兴北。</p>

孙武在世时适逢齐乱,遂奔吴国,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孙子兵法。公元</p>

前512年,吴王伐楚,孙武向吴王献孙子兵法一书,吴王读后大悦,起</p>

用孙武,任命为将军。其后孙武率兵“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p>

侯”。然而,由于孙武成名于春秋、战国之交,故诸史并未对其加以记载,</p>

故其生平事迹已无从考证,只有其所作孙子兵法留传世间。</p>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兵书,</p>

其影响遍及世界,在世界军事史中还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被人们誉为“兵学</p>

圣典”,而孙武本人也被尊为“兵圣”。</p>

在历史上,齐国人好言兵颇具传统,齐国系周王朝的诸侯国,殷、周政</p>

权交替之时,因太公姜子牙谋战有功,被封在齐国,其后代世享封地。在春</p>

秋战国时,齐国名将辈出,多有深通谋略者,这恐怕与被人们传说得神乎其</p>

神的姜子牙有关,而孙子兵法的成书,多少也会受到这种传统的影响。</p>

除此之外,孙子兵法作为一本兵书,在世界各国也受到了高度重视。</p>

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甚至将其列为必读书之一。而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正是</p>

采用了孙子兵法中“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计谋,陈兵数十万于海上,</p>

却从陆路发动突然袭击,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在短短的</p>

100个小时内便彻底击垮了伊拉克的防线,收到了巨大的成果。</p>

不仅如此,随着近几年来人们对孙子兵法的不断解读,人们越来越</p>

重视将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方法与策略原则运用到商业、体育等领域中。</p>

在日本的一些大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熟读孙子兵法,他们认为,</p>

这是一本“商战圣典”,是任何人都应深入学习的一本书。</p>

同样,在新兴的“智慧学”等学科中,人们也普遍将孙子兵法作为</p>

纲领性的著作加以研究,并以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孙子</p>

热”。</p>

内容梗概</p>

孙子兵法全书共13章、分别论证了“计”、“作战”、“谋攻”、</p>

“军形”等问题,对当时的战争经验作了充分的总结,提出了许多著名的军</p>

事命题。</p>

首先,孙子兵法首次对战争的致胜条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总结出</p>

“道、天、地、将、法”五大致胜因素。其中“道”指的是政治策略,“天”</p>

指的是天气条件,“地”指的是环境,地形,“将”指的是将帅的才能,“法”</p>

指的是部队的纪律与训练。在这五大因素中,孙武特别强调“道”的作用,</p>

主张军事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而完善的政治是军队获胜的根本。他认为。</p>

只有“令民与上同意”,亦即在政治上能使人民与国君同仇敌忾,战争才能</p>

获取最终的胜利。因此他明确地提出,“厚爱其民”才能守成,反之必致“先</p>

亡”。他的这些朴素的民本思想表明了他对战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无独有</p>

偶,在西方著名的军事著作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也提出了“战争是政</p>

治的继续”的主张,恰与千载以前的孙子的见解不谋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