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1 / 2)

 合。</p>

其次,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还提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命题,其中许多</p>

如今已成为成语,广泛流传。例如著名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具有</p>

很高的思想价值。毛泽同志曾说过:“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书上知己</p>

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p>

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和克服当前敌人而说</p>

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p>

其三,在大战略上,孙子主张“必于全争于天下”,他所谓的“全”,</p>

包括谋略、外交、军事等多方面。孙武并不推崇盲目地炫耀武力,他认为这</p>

样会过早地暴露己方实力,他更赞赏以韬光养晦的方式,凭气势战胜敌手。</p>

因此他称赞不经过战斗便能使敌手屈服的谋略,才是真正的“善之善”。他</p>

的这些战略学思想直到今天,仍颇具参考价值,带有典型的“以柔克刚”的</p>

思想特色。</p>

其四,在具体的战术学角度,孙子主张速战速决,这与其在战略学方面</p>

不主张轻举妄动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孙子认为,战争是危险的,因此轻易</p>

不可以使用,但一旦箭在弦上,便必须一发中的。孙子清醒地看到,持久的</p>

战争必然会对社会生产力造成破坏,而虚耗兵力本身便是败亡之道,故用兵</p>

贵在神速,惟如此,才能使其不与其政治目的相冲突,并在最大程度上免除</p>

战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为了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孙子还详细探讨了</p>

战术的灵活性,主张用兵应像流水一样,富于变化和机动。他提出的“因敌</p>

致胜”精辟地概括了战场机变艺术的灵魂,他的许多精彩的论点,后来成为</p>

我国历代军事学家所推崇备至的经典语言。</p>

除此之外,孙子兵法许多章节可称是最为详尽的作战手册,其中透</p>

彻地分析了两军对垒的战争形势和战术问题,对后来人们的军事实践起到了</p>

指导作用。</p>

毫无疑问,孙子兵法对我**事思想以及智谋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p>

贡献,其理论总结与开创之功不可磨灭。</p>

精彩篇章推荐</p>

1.谋攻第三该章用精辟的语言讲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大战略</p>

的原则,强调用兵之法贵在“知”,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p>

主张。</p>

2.始计第一该章深入探讨了战争的本质与利害,主张“兵者,国之</p>

大事,死生之地”,提出了“多算胜,少算不胜”的纲领性原则。</p>

精彩语言辑录</p>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p>

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p>

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p>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p>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p>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p>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p>

兵贵胜,不贵久。</p>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p>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p>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司信也;杂于富,而</p>

患可解也。</p>

战争论</p>

作者: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p>

成书时间:1839年</p>

类别:军事理论</p>

版本推荐:商务印书馆</p>

书海领航</p>

非军事界的人可能没有系统地读过战争论,但相信对“军事是政治</p>

关系的延续”这一名言大都耳熟能详,这一名言即出自战争论。</p>

战争论一经出版即在世界范围广为流传,受到各**事界的高度重</p>

视,被推崇为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成为研究军事理论人员的必读书。19世</p>

纪以来的德国名将大多是战争论的忠实读者。据称希特勒常将战争论</p>

摆在案头,不过他若真正理解了战争论,恐怕不会重蹈拿破仑于严冬之际进</p>

攻俄国之悲剧性错误的复辙;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则仔细地研究了战争</p>

论,并自如地运用了他的思想。例如,苏联政府于1933年发表了列宁读战</p>

争论的笔记,斯大林更是依据战争论发展了自己的军事思想。由此可</p>

以窥见战争论巨大魅力之一斑。</p>

本书的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将军,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p>

军事历史学家,少年时即进入军队,并历经沙场,积累了深厚的实践功底。</p>

在普鲁士军官学校受训期间撰写了一些军事文章,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25</p>

岁即以军事理论天才而扬名普鲁士军界。</p>

克劳塞维茨积累知识并不局限在书本上,他还以敏锐的眼光观察主宰国</p>

家命运的那一群“上层”人物的生活和活动。他倾听国王和显贵们的谈话,</p>

其中有些话给他以极大震动,使他明确了一些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正是这</p>

些亲身经历使他很早就意识到,战争既非上帝的惩罚,也不是不可避免的自</p>

然现象,而是为一种完全确定了的目的服务的;战争和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p>

联系。</p>

19世纪初期普法战争中拿破仑的胜利给克劳塞维茨以极大震动,为了从</p>

最大的广度和深度来阐明战争的本质,他开始系统地研究以往各个时代的战</p>

争,特别是他本人所经历过的各次战争。他详细地研究了130多个战例,写</p>

下了许多重要战争著作和评论,他把自己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加工整理,并</p>

使之上升为系统的理论。他的名著战争论就是这样产生的,由于客观原</p>

因,克劳塞维茨没能完成战争论最后的定稿工作,1831年11月,他死</p>

于霍乱,无声无息地被埋入了古老的军人公墓。</p>

克劳塞维茨在世时从来被委以重任。然而他的精神遗产,他的著作却在</p>

他死后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名垂不朽。他的妻子玛丽用全部身心整理和出</p>

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前3卷即为战争论。</p>

内容梗概</p>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以令人信服的逻辑和生动的论述向人们揭示</p>

了战争的本质。他认为战争属于社会生活领域,它决不是**的行为,而是</p>

从属于政治的。不仅如此,政治还是孕育战争的母体,战争的轮廓在政治中</p>

就已经隐隐形成,就好像生物的属性在胚胎中就已形成一样。克劳塞维茨在</p>

战争的政治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即“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p>

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p>

因此战争必须服从政治的需要。</p>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把人的因素提到了一个突出地位。他指出:</p>

“军事活动绝对不是仅涉及物质因素,它总是同时还涉及物质具有生命力的</p>

精神力量,因此,把两者分开是不可能的。”所谓精神力量,即人的能力和</p>

内在的力量,包括勇气和坚忍精神,理智和活动力,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p>

德和民族精神等等。他认为精神力量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贯穿在</p>

整个战争领域,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在双方的物质损失相等时起决定性</p>

的作用。克劳塞维茨提醒战斗指挥员说:“使敌人精神力量遭受损失也是摧</p>

毁敌人物质力量从而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克劳塞维茨还十分强调人民群</p>

众直接参战的作用。他认为,战争发展到拿破仑时代已由过去的皇室战争即</p>

由各国皇室雇佣军队打仗转变为民众战争即由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战争。</p>

战争发展的这种变化使其本身获得了完全不同的性质,“战争要素从一切因</p>

循守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爆发出全部自然的力量”,带来了使所有人惊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