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乙丑一摆手,又是一杆红色的三角串旗升起。
最先的开炮的是清军。
随着一连串沉闷的炮声,前面的土地上又多了几处烟柱,沙尘飞腾而起,徐徐靠近的清军好像是突然接到了冲杀的命令,前进的速度陡然加快。
急速的奔跑中,清军的队型已不复刚才这么整齐,从远处看起来,好像一群疯狂奔突过来的野兽。
呐喊声已经隐约可闻了。
就在那百十名扬州父老揪心的看着正在快速接近的清军之时,那杆红色的三角串子旗猛然倒伏下去,旋即有马上升起。
“轰”
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轰鸣,前方的炮阵中陡然腾起一片火光,浓烟推送着看不分明的火球,砸落在敌阵当中。
落点附近,人影纷乱,如同大海中起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漩涡,瞬间就又被后面汹涌而至的人潮淹没的干干净净。
经过昨晚的试探和今晨的第一次拼杀,敌我双方都已经大致了解了对方的战斗力和战斗方式,尤其是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更是有了充分的了解。
清军其实也很重视火炮的配置和使用,只是铺开的战线太过于漫长,少量的火炮更加分散。尤其是在泗州的火炮被毁之后,在广阔的战场上严重缺乏远程压制火力,所以更加重视步兵的冲杀节奏和速度。
在已经知道了对方火炮的射程之后,以自身少量的火炮作为掩护,徐徐靠近然后迅速掩杀,力求以最快的速度穿过荡虏军火炮的覆盖范围,这是一个笨法子,却也是非常使用的法子。
荡虏军的远程火炮同样稀少,那种笨重的东西虽然威力强大,但射速一直成问题,用在野战当中的效果并不理想。
“敌近前六百步,”司炮兵遥望着远处的标识地形,估算出一个大致的距离。
“正炮第一组,六炮齐放。”
清军已经靠的很近了,其前锋已经越过了火炮的覆盖范围,直到这个时候,荡虏军的火炮才姗姗来迟。
随着火炮的轰鸣,呛人的硫磺味道弥漫过来,青白色的烟雾笼罩中,隐隐约约看到前方的地面上出现了一排大小相差无几的眼色略深的土坑,那是炮火落点处被翻出的新土。
落点附近,几片破碎的布甲零星散落,还有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正在燃烧。
对于观战的扬州父老而言,他们很难估算出这一炮击杀了几个清兵,只是单纯觉得清军有炮我军也有炮,似乎用不着怕他们。
“正炮第二组,六炮齐射。”
“正炮第三组……”
“角炮齐射。”
“步炮……”
荡虏军的火炮太小,虽机动灵活射速很快,却牺牲了威力和射程,在很多时候,其实是当做“近战武器”来用的。好在火炮的数量足够的多,可以排开层次布出好几个炮阵,最容易形成连绵不绝的持续轰击。
红旗摇动,一声声命令当中,炮火一波接着一波,仿佛可以无限激发。
因为站立的位置非常靠后,可以清楚的看到炮手熟练的退出冒着白眼儿的子炮,然后重新装填,一手拽着炮声目视前方,等待着再一次发炮的命令……
双方还没有正式接战,就已经用炮火“淹没”了前方的阵地,想来那一片死亡地带已经血流成河了吧?
荡虏军的炮阵让观战的百姓们发出兴奋而又压抑的叫喊声,临战的恐惧感顿时荡然无存,仿佛是在看戏一般指指点点,估算着刚才死了多少清兵。
“轰死这帮狗日的。”
“鞑子威风了这么久,占在咱们那么多地,杀的人千千万,这回也该让他们吃点苦头了,兄弟们,卖力的轰啊!”
“直娘贼,这是扬州,这是扬州,哈哈……”
“那边的鞑子好像聚起来了,快开炮啊,别让他们跑了。”
乱七八糟的叫喊声中,清军已经冲过了火炮的覆盖区域,血腥惨烈的短兵相接马上就要开始了。
关键时刻,炮声反而在不应该停止的时候停止了。
自从上次的东昌之战以后,荡虏军总结出一套非常实用的火炮战术:打断。
在整个冷兵器时代,战斗的胜负永远都取决于白刃战。尤其是在大规模的集群作战当中,火炮、弓弩类型的远程武器所取得的杀伤并不是很大,通常情况下,远程武器的作用不是杀伤,而是压制、迟滞之类的其他用途。
象现在这样,利用持续的炮火打断敌人的进攻节奏,打断他们的前后衔接,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只要敌人的衔接被打断,前后就不能相顾,就无法形成浪潮一般的汹涌攻击,不论清兵的数量有多少,荡虏军士兵所面对的永远都是前期的那一部分“先锋”。
刻意压制开炮时间,就是为了放少量的敌军过来,然后打断后续的接应,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