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没有铁证?那又如何?(2 / 2)

徐溥听了很生气,谁要跟你想到一块?</p>

“证据何在?”徐溥道。</p>

张延龄笑道:“既然他要把钱财变成粮食、药材、石料、布匹等等物资,那就涉及到大批的购买,这就做不到完全不露痕迹。”</p>

“他把钱财先运到江南鱼米之乡,从苏杭、扬州等地购买这些物资之后,都会大批沿江往上运,但因为所涉及的路线太长,再加上到今年他还仍旧在运,我还是顺藤摸瓜,已在运河及江面上将他的十几船物资给扣了下来。”</p>

</p>

“不知道这算不算证据?”</p>

张延龄笑着说完。</p>

旁人都还没说什么,李士实赶紧辩解道:“就算真被扣下,那也不能证明是我的!”</p>

张延龄道:“是啊,你这么老谋深算,派人去办事,都不会留下纸面上诸如书信和手令的证据,但关键是……押送这些物资中可是有你的人。”</p>

“什么我的人,我完全不知你在说什么。”</p>

李士实不出意外,仍旧在否认。</p>

“没事没事,你可以继续狡辩,说那些人是瞒着你私下里办事,你完全不知情。你看我简直是你肚子里的蛔虫,理由都帮你编好了。”</p>

“此事不谈,我就要说到你在江南私设小金库的事情……你虽然把部分的钱粮物资调运到江赣,但这两年,还是有超过价值四十万两银子的物资,没有往江赣运,而是留在了江南各处,你手下经商的人负责帮你经营这些小金库,你本以为事情机密外人不可能知道。”</p>

“但你低估了鲁商对你仇恨的力量,他们被你折磨不轻,有很多人是绞尽脑汁想把你赶出齐鲁,所以对与你有关商贾的情况调查非常清楚,所以在他们的举报中,也隐约提到了这些小金库的线索……”</p>

听到这里,李士实其实已经有点面如死灰。</p>

若是被张延龄找到他藏钱粮物资的地方,那时朝廷不会放过他,连宁王也不会放过他。</p>

朱祐樘忍不住问道:“建昌伯,你现在可知道这些……小金库的位置?”</p>

张延龄道:“回陛下,因为事起仓促,臣又急着回京师禀告一切……也是因为朝廷诸位臣僚给的压力太大,非要追究臣在山东的所作所为,所以臣只能一边往京师赶,一边安排人手去查。”</p>

“加上江南之地路途有些远,之前为避免打草惊蛇,只能秘密追查,派出的人低调行事不能太张扬,不过相信这几天应该就会有详尽的消息传来。”</p>

李士实尽管已知自己有败露的风险,但他仍旧在辩解道:“陛下,这不过是建昌伯的有意栽赃诬陷,就算找到这些所谓的金库,那也不能证明跟罪臣有关。”</p>

朱祐樘冷声道:“等查到,事情是否有关,答案自会分晓。”</p>

“是啊陛下。”</p>

张延龄笑着说道,“其实要说来呢,臣还真没有万分把握说这件事一定是李士实所为,可能诸位臣僚也认为此案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问题是……现在臣已经有了合理的怀疑,以说明李士实的确是山东亏空案的主谋,这点诸位臣僚应该不会否认吧?”</p>

“就算是追回他在江南小金库藏的东西,可能也就价值三四十万两,难道不该把他运到江赣的那批钱粮物资也给查出来?顺带找出他幕后主使之人?”</p>

“但其实这案子还是有很多疑点的,或许就是我捕风捉影呢?”</p>

“诸位臣僚,现在又有两个选项摆在面前,一呢,我们仍旧抱着疑罪从无的原则,把李士实放回去,当然查还是要继续查的。”</p>

“二呢,就是把李士实关押进诏狱,用刑审问,以求速战速决。”</p>

“诸位,给个意见可好?”</p>

众大臣脸色土灰。</p>

现在是没有铁证,张延龄还是不能完全服众。</p>

摆明李士实和他幕后之人不可能那么蠢把罪证留下,但问题是被张延龄查到这么大的线索,那是说罢手就罢手的吗?把李士实放回去?不怕他转移赃物,告知背后主使之人,消灭罪证?</p>

朱祐樘没好气道:“建昌伯,你扰乱朝堂要适可而止,朕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来人,将李士实收押,大刑拷问!”</p>

这意思是,皇帝已经替大臣做了选择。</p>

当然是选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