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六十六章 连续交锋(1 / 2)

匪帅 泣风尘 0 字 2021-08-04

 王千军现在成了各方势力都要拉拢的人,原因就是王千军手上的资本,虽然朝廷到这个时候还没有正式地拉拢王千军,但到这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圣旨降罪,就代表着朝廷不敢过度地刺激王千军,想要对王千军进行暂时的安抚。已经成为对天下大势有巨大影响的王千军,就算有无数双眼睛正盯着他,可他依旧只是让士兵们准备,至于打谁,各种想法都有。</p>

朝廷对于开封城所发生的冲突,一直等到冲突发生的十天之后才有反应,一切都是因为德州的战事。战事顺利的时候,小皇帝与外戚们对于湖广与河南的偏师,骄傲到认为根本就不需要偏师,靠着自身的力量就能够打败齐王的军队,对于开封城的事情也就一拖再拖。可当战事开始不利后,小皇帝与外戚们就开始注重起还在开封城内磨蹭的偏师。</p>

战事不利,收复了河北所有失地的朝廷大军士气高昂,甚至连被强征来的壮丁都认为齐王不是那么的可怕,很多人都认为齐王把自己的精锐都输在了江南,再加上刚刚过去不久的蝗灾,齐军已经不行了。只要攻下了德州城,朝廷就胜利了。所有人也都有好处可得。</p>

可当朝廷大军开拔到德州城外时,情况突然大变。先是连续七天求战不成,德州城外的齐军死守营寨,禁军集中了一万人去进攻一个只有三千守军的突出木寨,结果却是大败而回,死伤过半!等到开封城被攻破后的第四天,齐军开始主动出营向朝廷大军挑战,一次出动五千士兵,朝廷第一次派出了六千人迎战,结果六千人中,被斩首两千七百八十一人,九百五十三人投降,死伤过半。</p>

初战不利,指挥的将军按军法最轻也是削去兵权,贬为普通小兵,还要被发配到最危险的敢死营所在。重的当然就是斩首,抄家,家眷发配边疆。可这一次,指挥作战的将军却没有受到一点惩罚,损失的士兵还得到了补充,就是因为这为将军是外戚子弟,主将怎么可能惩罚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p>

第一天作战不利,第二天齐王再次派出五千人进行挑战,这一次朝廷大军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训,派出了整整一万人,还亲自挑选了一名擅长的将军来指挥,这名将军当然不是外戚中人,是真刀真枪一步一步爬到将军这个位置上来的。可结果朝廷大军再次战败,不仅被斩首一千九百一十一人,俘虏四千零九人,连指挥的将军都战死了。</p>

再好的将军,指挥一群没用的士兵,一群胆小的士兵,最后的结果就只有战死。外戚对禁军的大清洗,结果就是把精锐的禁军士兵都集中到了外戚子弟与宦官的手上,其他的军官与将军手下士兵的素质当然就变低了,而且是低了很多。这一次出战虽然有一万人,可一万人里只有两千禁军,其他八千中,五千是抓来的壮丁,三千征集起来的私兵。</p>

战斗从一开始,所有的压力就全压在了两千禁军的身上,看着前面的禁军倒下了很多人,后面的私兵转身就逃,他们可不是来这里拼命的。私兵都逃了,那些还在配合禁军作战的壮丁当然也逃了,逃不了就干脆投降,一些腿脚慢来不及逃走的私兵也选择了投降,被杀掉的大部分都是坚持作战的禁军士兵。</p>

人死了,也就算了。更何况还是战死,也给了齐王的军队不小的打击,这一次的失败并不是将军的错误。对于普通将领与军官们,还有禁军士兵们这样的认同,军中的外戚与宦官们坚决反对,朝廷大军的主帅也是如此。为了振奋士气,整顿军队,主帅写了一道折子快马送去京师,要求将那位指挥无能导致战败的将军的家人,抄家、发配边疆!外戚与宦官们想用这样的手段让普通的将领与军官拼命!</p>

</p>

第三天,外戚们这次派出了一万五千人,由一名不是外戚子弟的将军指挥,再由一名宫里来的宦官将军督战,用两名将军一万五千人来对付齐军的五千人。正因为有一名宦官将军在,这一万五千人中,有五千禁军,四千私兵,剩下的六千人当然就是壮丁了。</p>

壮丁在前,私兵在中央,禁军在最后。由将军指挥私兵,宦官指挥禁军,无论是谁?后退者杀!转身者杀!停滞不前者杀!在这样只能死战,无法逃跑的情况下,壮丁只能向前猛冲,等前面的壮丁死得差不多的时候,私兵也开始拼命了,不过受到攻击的齐军士兵已经消耗了很多的力气,私兵在战斗中占了很大的便宜,形势开始对齐军越来越不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