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废后(2 / 2)

除了他之外,还有这个山寨的许多乡亲,孟紫依上了船,与他们一一惜别。眼里却带着泪花,说不出的愕怅。

石坚默然无语。实际上他已经写了一封信给楚州知州,让他多照顾这一家。以后这一家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道,他也没有本事掌管他们一生,只能做到这地步了。

回到大营,却接到了一封来信,是梅道嘉写来的快报。

朝廷发生大事了。

本来小皇帝对刘娥任命郭氏为皇后就不满。可这个郭皇后又不知收敛。现在刘娥死了。赵祯没有了顾忌,更加喜欢尚杨二位美人,还有一个,王素姘,让赵祯也封了遂国夫人,自由出入宫中。这也没有关系,石坚在朝中,一直规劝,所以赵祯也做得不明显。现在石坚离开朝堂,这个狐狸精就死活缠着赵祯不放手小皇上正值青春年少,虽然比其他皇上好得多,但一点不好这口,那是假扯。

于是经常夜夜

这个问题就不小了;至少得有一个吧。可大臣还不知道此事,因此也没有其他大臣进劝。可这个郭皇后知道啊。于是心里更不平衡了。加上小皇上老好人的性格,她闹我就让着她吧,老后更加老实,好了,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了。

这一天,郭皇后与尚美人在小皇上面前交谈。本来也好好的,可谈了没有几句,就起了口角。这个尚美人与杨美人也不是好家伙,否则象曹贵妃就会劝戒,皇上。你身体不好,这床上的东东还是最好不要当饭吃。但她们都恨不能皇上每天趴在她们肚皮上不起来才最好。

郭皇后就开始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尚美人如果象汉朝丐皇后那样,也没有事,自己是一个美人,人家是皇后,就让着一点吧。可她持宠不肯相让,你骂我啊。我也骂你。这话说得就有点难听了。而且郭皇后似乎还吃了亏。那肯吃这个亏,这个,郭皇后就想跳起来,给这个不知高低的尚美人一个大耳光。

所以说到底小皇上也有错误,还是性格软弱了。否则换作其他皇帝,这些后妃们敢么?

如果打了尚美人一个大耳光,问题也不大,最多小皇上不高兴罢了。可偏巧小皇上看她们骂得不象话,似乎象一对公鸡一样,还要斗上一斗,就站起来拉架。他又没有石坚那样精心练过一段时间身手,郭皇后这一巴掌打过来。尚美人早就有了防备,躲了过去。这个小巴掌跟着惯性还在往前跑,一下扇到皇上颈上了。

这问题也不大,可偏巧郭皇后喜欢留指甲,而且还很长,看打到了皇上,郭皇后也一愣神。这个手不由自主地一拖,打过了还不算,这个指甲就拖了过去。小皇上细皮嫩肉的,就拖了两道很深很长的口,鲜血都流了出来。

。妈的,老可是历史上第一让女人出彩的皇上了。气愤地一挥袖,离开了。找医去了。

上了药,然后找母亲。李客妃也不知道怎么办。自己受了窝囊气,连老妈也平时受了这个泼妇的气。心中就将老帐新帐一起盘算出来。

越想越生气,就产生了废掉她的念头。

可这事儿得要大臣同意。想了想,准备进王曾与范仲淹进宫商议,可想了想这两个牛,算了。最后不知道怎么想到昌夷简身上了,”走想。你不是刘后宠爱的大臣吗?看刘后不依联。瓒一;个小皇后,做的好事。

他不知道本来吕夷简,这个郭皇后因为在刘娥新丧之即,挑唆了一下,导致他发配到陈州,耿耿于怀。现在皇上向自己询问,正好不过。于是说了:“皇上,光武帝如何?”

“英明啊。”

那肯定是的了。王莽将江山乱得一抹黑,天下豪杰并起,刘秀以一后起之秀,先以千之众,在昆阳城外击败十几万王莽大军,后来混一天下,非但如此。他外寇强敌,内部修生养息,开创东汉一多年基业。比不上宋朝的基业,那是他孙的事,他本人治武功,就是宋祖也未必及得上,更不论小皇上本人了。

“可光武帝的皇后郭氏,仅以怨恚,就让光武帝废除。况且现在皇后竟然抓伤皇上!这是违君。作为晚辈,在皇宫,对后多有不敬,这为不孝。再说皇后在东宫九年,居然无。”

吕夷简在这里忽视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光武帝废郭圣通那是政治婚姻,目的是想的到郭家的十万大军支持。可另一个女人,阴丽华呢?不但是刘秀少年时的偶像,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而且阴丽华嫁给刘秀后,母亲与弟弟遭流寇所杀,刘秀本来心中就有愧疚。从她本人来说,相貌不说了。十九岁追随刘秀,先是奔波流离,躲避战乱,后为了刘秀成事,又降妻为妾。光武帝确实欠了人家许多。对于这个女人,不但光武帝尊重,就是整个东汉历代都很尊重,连最古板的史家都无法挑剔。

再说人家贤惠。把历史整个翻过来,也只有朱元璋的马皇后比一比,连李世民的长孙皇后都相比逊色。至于宋朝,一起加在一起,也不如人家一根手指头。

就如同石坚的例一样,那是特例。

但这话说到小要上心眼里面了。于是这个郭皇后成了历史上第二个姓郭被废的皇后了。

第二天赵祯下了圣旨了,废郭氏皇后,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于长乐宫。

石坚看到这里。并没有感到什么惋惜。这样的一个女人母仪天下,对整个大宋江山,只会产生连累。他现在关注的只是后面的走

后面继续说了,听到这个消息。王曾犹豫不决,作为多次进入书枢,皇宫里的事他也听说了一点,确实郭氏做得很过份,特别人家李震妃一辈吃了许多辛苦,现在好不容易母团聚。并且这个女人不象刘娥那样,不问政治。所以王曾很尊重,但这个郭皇后也同样很藐视。

可孔道辅与范仲淹一班大臣不同意了。于上奏,说皇后并没有大错,为何被废。象东汉另一个阴皇后被废。那是不同,参预了巫盅之事。现在只是争个小风,吃个小醋罢了。

这件事不但吕夷简参预了,连与他同穿一条裤的内宫大监阎应也参预进来。将殿门一关。不让他们见皇上。孔道辅就拍着宫殿大门说道:“皇后被废之事,为何不听台臣之言?”

那天石坚与赵守节交谈过后,也特地向赵祯说过,台臣不但是监视宰相,也要督促皇上。但台臣作为也受官掣肘,这样环环督促,才能相互将错误指出,进行改正。朝廷不会因为某一个权臣,或者君主的过失,造成大的损失。

出此事。

听到这些谏臣的话,小皇上没有办法,再次将王曾,范仲淹,还有吕夷简。甚至连王曙、李迪都找来。范仲淹还是不同意,小皇帝可怜都将颈项放在他眼皮底下,你看,这道伤疤多深。联还是皇上么?

王曾李迪也不知道怎么办。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吕夷简却在一旁帮腔。

范仲淹看了他气不打一处来,你真牛,这前面石坚一离开,又起事了。但这话不好讲出来,他斥责道:“臣服侍皇帝皇后就象服侍父母一样,父母不和。作为臣只有劝解,奈何顺父出母?”

吕夷简说道:“此例汉唐皆有。况且皇后非为臣母,也为天下母,一言一行。皆为天下人所相向。现在皇后不尊皇上是为不忠,不尊后是为不孝。这样还能作为皇后吗?”

范仲淹反唇相讥:“所以你就赞成废除皇后了?如果君王不德,是不是也要废除君王呢?那么要台臣做什么?皇上皇后不德,作为臣只有进谏

实际上如果石坚在这里,心里还真同意,如果皇上不好,也该同样换。但只会在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来。

赵祯本来就很恼火,他没有听出范仲淹这是在维护他,而听到了废除皇上这几个字了。

怒之下。下诏出范仲淹,比历史上好一点。出到幽州到知州了,将庞籍换回来。至于几个台臣一拳贬职。

不过这比历史上要好一点。不象历史上吕夷简借此事,一手遮天,将所有反对他的大臣借势全部弄下去。就是小皇帝都让他蒙蔽了,吕夷简在生病时皇帝还剪下自己胡须为他做药引。

看到事情闹大了。王曾就说了:“皇上,台臣进谏是本职所在,前段时间皇上你也说过,言者无罪。台臣有权监督皇上。可现在你居然将他们贬职。请问皇上诚信何在?”

这时候赵祯火气也消了下去,但他还是说郭氏一定要废免,要不联这个皇帝也不要做了。做也没有多大意思,受一个女人欺负,连老母亲都不能做到让人尊重。说到这里连眼睛水都下来了。

这话说得就很重了。

王曾只好说道,为什么不写信询问一下石坚。或者他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如皇上所愿,还不会让大臣激愤。

小皇上一听是啊,都忘记了这事儿。于是写了信,将郭氏所做所为,夸大其词地说了一遍,并且为了石坚也同意他。允诺让曹贵妃做皇后。其实相貌来说,曹贵妃还真不如这几个女人,但德好,这一点小赵祯都没有昏庸。

最后梅道嘉说了,估计要不了几天,他就会接到皇上的信了。现在得做好思想准备工作。

石坚看完后。将信放在蜡烛上烧了。然后在想着心思,这一次前来主要就是赌这个历史的扭距会不会出现。

现在终于出现了,他却有些犹豫。他茫然地走了出来,看着外面的星空。难道真继续下去?虽然郭氏被废,石坚在心里还是持赞成意见的,这垫点范仲淹孔道辅他们有些迂腐了。难道非要小小皇上让这个女人霸道地骑在头上一辈?

只是吕夷简后来不该为了自己的前途,与宦官阎应将郭氏毒害。还不至以罪死。可自己现在居然还要推动一把。难道自己内心变得这么黑暗了?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