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田地之殇(1 / 2)

赵惠文王传 傲双 0 字 1个月前

 魏相田文见燕、赵诸侯联军围而不攻,问:“诸位助魏,为何不攻。”

“燕、赵出兵,怎不见魏军。”燕将燕青问道。

“是啊!我们为魏国抗秦,魏国自己不出力吧!”赵将仇珂也道。

田文早就送消息去了大梁,按理说魏国的大军,这个时候也该前来汇合。如今,燕、赵对魏有异,他做为合纵发起者,也很为难。看形势,魏军不来,燕、赵两军是不会对秦军发起进攻。田文左等又盼,总算等来了魏军。然,魏将公孙尚也给田文带来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却让他大失所望。

“议和?”田文愤怒地问道,“魏、燕、赵三国合兵,定能用武力歼灭这支秦军。如今形势利于魏国,王上为何要与秦议和。”

原来,魏王是借助燕赵之兵,反击秦军。然,魏国大臣极力劝阻,认为即便获胜,会引来更大的战事。为了魏国长远考虑,议和才是上策。魏王遫无奈,只能议和。

“末将,只是负责传达政令。”公孙尚叮嘱道,“魏相,我们是臣子,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唉!”田文怒气难平,“不甘心啊!我真不甘心。我们借兵诸侯再掀合纵,定能击败秦军。”

“魏相想象是好的。可,魏国实力不允许。襄王时,魏国实力远胜于今,号召诸侯伐秦。结果,如何。”公孙尚知晓那段五国伐秦的往事,“王上只想与秦军议和,解除国难。若大举进攻秦军,我们获胜,也会遭来秦军报复。今日,我们有诸侯助阵。明日,又该如何。魏相,实力不济,就要适可而止。”

“议和吧!”田文无奈道。

燕将燕青、赵将仇珂也收到来自各主君的文书。燕王和赵王希望能用和平的手段,解决魏国战事。能不战,尽量不战。当魏将公孙尚表达魏王想要议和的想法时,燕、赵诸侯,也举手赞成。唯有田文,想掀合纵战秦,却得不到诸侯认可。秦将错也收到来自咸阳的文书,内容也是要他与诸侯议和。

芈太后等人,见诸侯势大,又再次合纵之势。今,秦军远征主力被围困于林,随时会被诸侯全灭。谁能想到,秦国至从伊阙之战以来,会变得如此危机。秦国君臣大恐,无奈,只能被迫于诸侯议和。

对于魏国,秦国的条件,是归还安城等地,并做出赔偿。

对于燕国,秦国承认燕国伐齐之举,也认可燕国对齐国胶东的占领。

对于赵国,秦国承认赵国攻下齐国的河间、胶西等地的占领。

秦国的议和条件,令诸侯十分满意。于是,秦撤军归国,燕、赵见秦不会耍诈,也分批撤军。燕、赵两国不想用武力且以最快的和平方式解决秦、魏冲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齐国局势有变,齐王田地死了。

话说,诸侯以燕国为首,以乐毅为上将军伐齐。乐毅突袭,济西败齐军主力,秦周再败之,直捣黄龙攻破临淄。临淄城破,齐王杳无踪迹。乐毅一边寻找齐王,另一边分兵五路全面灭齐。乐毅坐镇临淄,苦寻齐王时,楚国宣布出兵救齐,秦国伐魏破坏诸侯联盟。

不久后,乐毅从卫、鲁等诸侯哪里得知齐王的去向。

齐王田地听闻秦周城破,敌军长驱直入,直扑临淄。齐王田地没有痛定思痛,一改前非。也没有一边激励将士死守国都,另一边号召齐军前来救援。反而,齐彻底丧失了斗志,失去了大国之君的威严。

齐王田地做了一个决定:南逃。

齐王田地携带妻儿大臣,仓皇出逃。为了不被天下人嘲讽,留下丢弃国都和贪生怕死的骂名,齐王以巡视诸侯为由。齐王田地第一站,去了卫国。

卫国,也是姬姓诸侯国之一。西周和春秋时期,属于强国,有很大的发言权。战国七雄时,卫国衰败。为了苟存,依附大国。韩、赵、魏建国,卫国侍奉三晋。及至卫嗣君时,屡被诸侯欺负,先被废为侯,后自贬为君。卫国仅据有濮阳一城。此时,卫国的君主叫子南公期,于公元前293年继位。至今,在位十一年。

当齐王田地来到濮阳,卫君听闻,一阵错愕。齐国是大国,卫国地少人少,又是弱国。卫君惹不起。故而,卫君亲自出城相迎,态度恭敬无比,自称为臣。卫君将齐王迎进城内,不敢丝毫怠慢。不仅奉献出美酒美食,又以臣子的身份亲自侍奉。还将自己居住的宫室让出来。

齐王田地从临淄逃亡到卫国濮阳,从大国之君,流亡小国,这种心里落差,让他开始反思,说了这样一句话:“寡人已流亡诸侯,却不知道流亡的原因。寡人之所以流亡,究竟是什么原因。谁能告知,寡人当纠正自己的过失。”

跟随逃亡的大臣知道齐王的脾气,不敢回答,纷纷选择沉默。

“臣以为王上早就知道。现在臣才知王上原来尚未明白。”说话者,也是跟随齐王逃亡人之一,叫公玉丹。公玉丹与齐王相处,早就摸透了对方的脾气。见齐王有问,诸位大臣不敢言,主动接话。

齐王田地看着他,问:“你快说是何原因。”

公玉丹吸了一口气,整理措词,“臣认为王上之所以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就是因为王上是贤者。”

齐王田地问:“寡人是贤者?这话是什么意思。”

公玉丹恭维道:“当今,天下诸侯都不是贤者,深深厌恶王上的贤德,所以联手围攻王上。这就是王上失国流亡的原因啊!”

齐王闻言,内心很受用。他流亡诸侯,不是因为他是坏人,而是他是一位好人。公玉丹之言,成功地让齐王找到了台阶。于是,齐王哀叹:“寡人想要当一个贤者,真是太难了。”

公玉丹见哄得齐王开心,继续恭维道:“古人曾说:天下豁达无忧的人,我以往只是听说,从未见过。今日我在王上身上完全见到了。”

齐王面有喜色,问:“此话何意。”

公子丹称赞道:“王上曾有东帝的威名,实际上是天下霸主。现在虽流落在卫国避难,但王上的容颜,依旧神采飞扬。丝毫不为亡国而憔悴,十分难得。”

“你说得太对了。”齐王笑道:“寡人离齐居卫,已经瘦了。你瞧,腰带松了三格,已经到这种程度。”

齐王田地客居卫国,不在反思自我的过错,行事跋扈。卫君供给齐王日常用度,却被当成下人使唤。卫君继位十几年,哪里受过这样的窝囊气。然,齐国强大,只能选择忍。他本以为齐王过几日,便会离开。怎知,齐王反客为主,没有离开的打算。

卫国是姬姓,出生高贵,有数百年文化底蕴,出了很多名人。尽管现在的卫国仅存濮阳,依旧保持贵族的尊严。齐王田地使唤卫君,过于嚣张跋扈。这些举动,惹怒了卫国朝臣。卫国朝臣联合起来,用武力驱逐齐王。

齐王见势不妙,只能离开卫国,前往下一个诸侯国:鲁国。

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还是礼仪之邦。周室微弱,周礼尽在鲁。鲁国首任国君,是周公旦,在西周和春秋时,有很强的影响力,尤其是文化,出了很多大宗家。现在的鲁侯,姓姬,名贾。是鲁国第三十四任国君。于公元前302年继位。

鲁侯贾听说齐王来了,忌惮齐国的强大,不敢怠慢,命人前去迎接。齐王田地来到鲁国边境,依旧保持天子的架势。见鲁侯没有亲自相迎,十分生气。

“你们将以何礼待吾王。”说话者,正是替齐王驾车之人,叫夷维子。

鲁国负责接待的臣子回答:“十太牢之礼。”

夷维子呵斥道:“鲁国怎能用这种礼,以待吾王。”

鲁国君臣微怒,却不发作。只见夷维子桀骜不驯地道:“吾王乃天子。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箢龠,摄衽抱机,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

齐王对前来迎接的鲁国使臣,提了一点要求:要用天子的礼节。

齐王田地不仅提要求,还出言恫吓,“若不这样做,直接灭国。”

齐王田地自称天子,鲁侯就是臣下,被当成下人,可以随意使唤。鲁国是礼仪之邦,岂会答应齐王辱没国格的无力要求。齐王田地还出言灭鲁,是可忍孰不可忍,无需再忍。

面对齐王提的要求,鲁国君臣皆怒,大骂:“区区小儿,流亡弃国之人,安敢称天子。”

鲁侯不仅言辞拒绝,还用武力直接驱逐将齐王挡在国门之外。又加入诸侯伐齐,收回原本属于鲁国被齐国占据的徐州。

齐王田地未能进入鲁国,败兴而归,打算借道邹国,前往薛地。

邹国先祖是大禹赐姓曹,西周时,赐曹立邹,子爵,依附鲁国。邹国是小国寡民,也出了一个儒家宗师:孟子。

邹国虽是小国,却施行仁政,尤其是邹穆公,更被当成施行仁政的典范。邹国是蕞尔小国,鲁卫不敢轻,齐楚不能胁。故而能在大争之世存活下来。

齐王田地来到邹国,正赶上邹国先君去世,新君继位。邹国新君不敢怠慢齐王,连忙迎接。

夷维子对邹国的新君说:“天子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柩转换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丧。”

齐王田地看不起邹国,行为骄纵,以天子身份前来吊唁。邹国新君虽怒,也只好忍耐。怎知,齐王不仅没宽慰新君,反而以天子身份站立北面,要求邹国君臣朝拜。

邹国大臣闻言,悲愤道:“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挥剑自杀。”

邹国新君也是有傲骨之人,面对齐王欺辱,以武力驱逐。

齐王田地逃亡诸侯,不被待见。最终走头无路,只能前往齐国莒城。

话说,齐国为了加强对境内管辖,没有效仿诸侯实行郡县制,而是以都的方式。中都临淄、西都平陆、北都高唐、东都即墨、南都莒,被称为五都。这五都,都设有一名都大夫,负责军政。

齐王田地从小生活在大都市临淄,来到莒城,很不习惯。莒城最好的别宫,也不能令齐王满意。齐王田地进入莒城,楚将淖齿奉楚王命令,率军十万,前来救齐。

齐王田地被诸侯联军之势,吓破了胆色,四处逃亡。今,楚国来救,他很高兴。为了借助楚国的力量,对抗燕国,齐王任命淖齿为齐相。

卫、鲁两国,害怕齐国报复,派出使者来到临淄,乐毅才知齐王行踪,更得知齐王不受诸侯待见,连小国诸侯也敢用武力驱逐。乐毅一边集中兵力,另一边直扑莒城。只要攻破莒城,斩杀齐王,亡燕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然,楚军前来救援,乐毅要制定新的策略。

齐、楚合军,用武力攻伐,对燕国极为不利。若不攻,齐王缓过劲来,定会大举反攻。乐毅经过分析,得知齐楚关系并不好。于是,他想到一个策略:以利诱楚将淖齿,离间齐楚。

淖齿是楚将,被封为齐相。一时间,让他膨胀无比。然,齐王封他为相后,言词也多有怠慢。淖齿见落魄的齐王不反思己过,反而骄暴,对待臣下更是刻薄寡恩。

齐国的朝臣,选择忍。小诸侯国,不敢拿他怎么办。然,他是大国之将,岂能忍受这般屈辱。再加上,燕国五路伐齐,战事进展顺利,让他认为不久后齐国会亡。

这时,一使者来到淖齿面前。只见,那名使者开门见山道:“我奉燕国上将军乐毅之命,前来拜见将军。”

“我与乐毅素不相识,何谈拜见。”淖齿嘴上这样说,但,心里面却不这样认为。乐毅率诸侯破强齐,以弱燕之师攻占齐都临淄,实在是太有名了。

“请将军过目。”燕使送上一封密信。

淖齿示意身边的人去取密信。那人拿着密信,专呈淖齿。淖齿拿起密信缓慢展开,只见上面写有四个字:共同亡齐。

淖齿放下密信,用不在乎地语调问:“齐王封我为齐相,乐毅能够给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