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追兵已至(2 / 2)

赵惇的意图很明显,便是向西转道月氏南下。

南归大齐的路线无外乎三条。既然突厥人已经得到了消息,那沿着瀚海返回就绝无可能了。在沙漠中,有着丰富沙漠经验的突厥人绝对可以轻易的追上并杀死虚弱的齐军。

向东则为骨咄禄的主力大军,就算去除了南归的白羊、楼烦二部,也有足足近三十大军。赵惇虽然对自己极有自信,可也不会盲目自信到认为五千人能从三十万大军的眼皮底下从容脱身。

思来想去,齐军也只有向西借道月氏南下这一条路可走了。

月氏在祁连山以西百余里的大河源头之处,纵横千里,控弦二十余万,是西域第一大国。但因为和齐国隔着羌胡和流沙诸部,所以跟大齐并无来往,对齐人而言,月氏国完全是一片陌生的土地,齐军进入月氏国境极有可能会引来月氏军围攻。

但却有一点对齐军极为有利,月氏和突厥世代结仇。虽然这数年来骨咄禄有意结好月氏,让两国的关系稍稍缓解了些,可百余年来的仇恨又岂能这么容易放下。

赵惇是琢磨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句话,想着只要月氏人能明白齐军现在的处境,想必不会为难他们。突厥人要是倒霉的话,月氏人也会相当乐于看见的。

经过几日的行军,已经渐渐的靠近突厥和月氏的交界之处。

草原之上的游牧部落,都是逐水而居,边境的概念想来模糊。月氏和突厥这几年来并未发生什么战事,所以双方的部落也常常越境放牧,逐水草丰美的地方栖息而居。只要不是太过深入境内,两国都不会派军驱逐。

越靠近月氏边境,赵惇愈发的谨慎起来,生怕齐军和语言不通的月氏人起了冲突,那就会腹背受敌,面临着灭顶之灾了。他之所以冒着风险带上数车的金银财富,就是想和月氏人接触时,能用这些来买一条路借道南下。

金钱是国际上的通用语言,这点后世来的赵惇自然深得精髓。

自黑沙城中出来已有五日,如果从北征之日开始算起,齐军已经五十多天没有休整过了。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只是靠着一个个胜利带来信心还有衣锦还乡的渴望,才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士气。

这一日黄昏,见身后的士卒脸上皆有倦色,赵惇便挥手让大军停下,吩咐下去安营扎寨,又让亲随狗子去给张超报信,让他率部前来汇合。

齐军的士卒光着膀子,呼喝着将大锤高高抡起,猛的砸向扎帐用的木桩。空气中飘着诱人的羊汤味,三两成群的士兵围着一大锅羊肉汤,垂涎欲滴,脸上满是喜悦之情。

赵惇席地而坐,漫不经心的嚼着口中的肉干,若有所思。

从抓到的突厥牧民口中得知,再往前六百里的地方就有月氏人的一处市集,那里有军队驻扎。这让赵惇有些纠结,想派人去先和月氏人交涉下,可有找不到通晓月氏语的人。

抬头看向身边的李苗,赵惇没好气的问道:“你不是纵横瀚海的马贼嘛,怎么会连月氏话都不会说,那你怎么出来混呀。”

李苗嘿嘿一笑,道:“这有何难,碰到月氏人的商队我只要会说两句话就行了,‘打劫’和‘投降不杀’。”

赵惇一阵无语,冲他翻了翻白眼。李苗又说道:“其实月氏人是个挺奇怪的民族,他们并不是很喜好争斗,他们和草原上所有的部落信仰都不同。他们信仰的不是长生天,而是在突厥人眼中邪恶的火神,这也是他们两部世代攻杀的主要原因。”

赵惇点了点头。不喜争斗,还和突厥人有宗教分歧,这就有搞头了。

心中正想着如何和月氏人取得联系,忽然远远的看见一齐骑飞奔而来,马上的骑士拼命的抽着马鞭,见到齐军大营便竭力嘶喊,待靠近些才听出了他喊得是‘敌袭’二字。

赵惇和李苗对视一眼,皆从对方面色看到了惊色。

突厥人的追兵竟然如此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