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海宁之战下(1 / 2)

盛世柱国 谈兴正浓 0 字 9个月前

 黄源昌远远看着冲来的敌军,发现他们头发剃成半月形,上身穿着单衣或**,下身则比较不知羞,仅穿兜裆布,光脚,手持长枪和日本刀,果然都是东瀛浪人的打扮,只是人数大概只有洪熊所说一千人的一半,这个草包为了避战,明显是谎报军情了。

所谓浪人,就是失去土地的东瀛武士,武士是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时候就经受训练,即使在东瀛国内,武士也是一个十分稀少的品种,可以近似地看成现代战争中那种打一个少一个的特种部队,面对这种敌我差距,杨素本能地感觉到今日必是一场血战。

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黄源昌大吼一句“放箭”,官兵这才领悟过来,自己手底下还有远程武器。他们刚才进行过两轮攒射,虽然歇了几息的时间,但是仍然非常疲累,加上倭寇冲来时的声势浩大,速度又快,手就有点儿不听使唤的颤抖,慌乱中连弓都拉不开,更不用说瞄准了。

杨素看到这个情况,立即大喊:“不需要瞄准,全部仰射,降低对方的冲击速度,想活命的就拿出勇气来!”

这一声叫喊还是有用的,弓箭手们平射没水平,但是闭着眼往斜上方射箭还是没问题的,即使这样,这轮箭雨也没能同时发出,而是分了好几批,攻击力大打折扣,不过,好歹还是起到了压制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倭寇忽然变阵了。本来冲在最前的几名倭将忽然放缓了脚步,隐到了人群中,冲击的队伍立即四分五裂,分成了好几个几十人的小队,每个小队排成一列,最前之人手中挥舞着旗帜和扇子,鱼贯冲来。

杨素眉头大皱:“长蛇阵!还真是有点儿门道,竟然如此精通阵法,知道长蛇阵是最适合急行军或者冲锋的。”

“最强的倭寇分别位于长蛇阵的最前方或者最后方,中间则是勇怯相参,以长蛇阵行进,既可以避免弓箭的打击,又可以加快行军速度,这群倭寇果然是精锐中的精锐。”更有抗倭经验的黄源昌摇了摇头,一番解释之后,他决定改变战术,令旗一挥,“前队密集站位,攒长枪突刺!”

杨素正奇怪黄源昌为什么要这么早就改变战术,但一看见华朝军队的变阵速度,就懒得说话了,实在是他们的行动速度太慢,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官兵们看着近在咫尺的倭寇,心里也在骂娘,暗恨自己怎么就那么蠢,被这帮官老爷利用,一时热血上涌就火急火燎得冲到了战场,现在就算转身逃跑也没机会了,官军前阵的整个队伍乱作一团,好不容易调整好了阵型,恰好与倭寇的先锋接上了。

冲在最前的倭寇明显与身旁**的同伴不同,他身着红绡金短袄,左手持大太刀挺身向前,右手按在腰间的刀柄上,官军本能地想要进他的右手,谁知这人一近了身,右手的五六尺的日本刀也出了鞘,双手舞动之间竟然全是白色的刀影,气势好不骇人。

武士刀极端锋利,它的制作十分复杂,是东瀛铸刀术的精华所得,要使用很多种不同的铁和钢料,原料从不打折,而且需要用最有经验的工匠千锤百炼,完全手工制造,绝无批量生产的可能,算是装备中的奢侈品。

华军所配的腰刀就有些相形见绌了,长仅三尺二寸,重一斤十两。从长度来说,只有武士刀的一半,而且作为批量生产的产物,锋利程度更是远远不及,不过还好黄源昌下的命令是“攒长枪突刺”。

官兵们手心全是汗水,紧紧握着手中的长枪,就好像这柄武器是他们的生命一样,最前排的十几人看着对方的先锋,在小旗的一声号令下大喝一声,齐齐刺出。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双手使用的长枪虽然又重又锋利,但终究是木制的枪身,在没有经过特殊加工的情况下,根本扛不住武士刀的一击,随着咔嚓一声响,长枪竟然被尽数砍断了。

那冲在最前的倭寇见到一击功成,竟然不急着继续攻击,而是慢慢退到了后方,倭寇军再一次变阵。只见长蛇阵的两侧忽然展开,如同飞鸟的翅膀一样,已经变成了更适合临战的鹤翼阵。

黄源昌眉头紧皱:“鹤翼阵可是包围敌军的阵法啊…这帮倭寇难道有这么大的野心,想要以五六百人吃下我们四千人的部队,还是说…蝴蝶阵!”

他话音刚落,异变陡生,鹤翼阵之后竟然又长出了两翼,如同一只扑扇翅膀的蝴蝶,一头扎进了华军的阵营中。坐镇蝴蝶正中的正是那个身穿红绡金短袄的倭寇将领,他手中装备已经变了,此时一手持刀一手持扇,他扇子一挥,所有倭寇立即向上挥刀,官兵们下意识地仰头去看,想要用兵器格挡,下个瞬间,武士刀便又从下方砍过来。

看到眼前这个场景,杨素十分怀疑“蝴蝶阵”这个名号是不是文官们起的,毕竟挥扇施令实在不是什么高端的阵法,只是注重号令和进攻而已,也就只有经过长期训练且装备精良的浪人可以如此快频率的进攻。

战法虽然没什么门道,但是倭寇的手段还是很多变的,拿着太刀从上砍下来以作佯攻,忽然弯下身子从下方掠来,使人难以格挡;标枪藏在身后不把竹竿露出,忽然掷出,让人难以预测,在这种情况下,华朝官兵终于吃不住了。

倭寇们的长刀所过之处必然见血,虽然他们用的是劈砍的动作,死亡率远没有直接捅人高,但胜在效率快,一扫就是一片,能让多人失去战力,最前方的官兵竟然有人丢下了武器,转身就跑。

杨素看得暗恨,武士刀的挥砍最重腰力和臂力,这帮倭寇如此高效的进攻虽然声势骇人,但是不可能持续太久,一旦他们力气用完,必然转为游斗,到了那时候气势就馁了,卫所官军再不济,人数好歹是对方的七八倍,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没过对方的脚背。

但是一旦出现逃跑,就有可能止不住溃败的势头,一人跑则百人散,到时候只能被倭寇像割麦子一样收割生命。黄源昌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嘴唇咬出了血,竟然毫不犹豫地拔出钢刀,骑着马旋风般冲过去,一刀砍死了第一个逃跑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