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美人少东(1 / 2)

盛世柱国 谈兴正浓 0 字 9个月前

 炸了!

《大华官报》第一期如平地惊雷引爆了官场舆论,看看作者的豪华阵容,除袁锦江这位离职人员,竟然没有一个人的品级低于四品,连杨素都考虑到自己的品级不够,没有亲自执笔。

叶一清新政下一步将如何发展?李正会如何发动狙击?凡是有点儿政治嗅觉的官员,都会逐字逐句研究上面的内容,从中解读出一些风吹草动。而百官跪谏事件的核心人物袁锦江同志堂而皇之地曲解亚圣言论,一夜之间做了皇上的门下走狗,也让无数人跌破了眼镜。

官场的舆论阵地一直是言官们把控,秉承着该打掉就要打掉的原则,奏疏如雪片般飞向光熹案头,抓着《官报》部分内容的漏洞狠批,却没想到皇上一概留中不发,而是在早朝上笑呵呵地指点他们。

原话是:“杨卿搞的《大华官报》是公开投稿的,你们既然对其中内容多有不忿,找朕诉苦干什么?对自己笔力没自信吗?有本事的就写好文章,投稿到杨卿那里,能在报上发表文章的才算英雄好汉嘛!不过咱们这新报版面有限,你们可得好好磨砺一下文字啊!”

得,您老都这么说了,意思是我们的文章见不了报就是文笔不行呗!这文人的事情嘛,能用文章解决的,就没有挽起袖子上去干的,君不见新文化运动时期,报纸上尽是隔空骂架吗。

是以这帮对自己掐架能力极度自信的笔杆子们,一个个皓首穷经引经据典,写就华丽文章对时事发表不同意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再没一个骂光熹的,没看连袁锦江都被杨素摆平了吗!文章想要见报?不好意思,先把屁股摆正了再说。

杨素虽然已经具备了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跟这些大牛比起来还是相去甚远,文章中的很多典故他听都没听过,是以干脆搞了个主编的职位交给袁锦江,让他遴选见报的文章。而杨素自己则在《官报》第一期发行当日,由叶紫萱引见,找到了《大华民报》的金主。

***************************************

兴许是因为淅淅沥沥的小雨,宝大福的京城总号内不见一个客人,叶紫萱和杨素两人刚刚放下纸伞,就有伙计上前招呼:“叶小姐,还有这位公子,今日来得真巧,大挡手于先生刚从浙江回来,可以让他亲自为二位设计珠宝。”

叶紫萱微笑着摇摇头,说道:“今日不是来选珠宝的,此次前来,是找周小姐有要事相商,你快去禀报吧,就说是天大的好事。”

那伙计显然对叶紫萱极其熟悉,只让两人稍后片刻,便得了许可回来,将二人引入一间内屋。屋内坐着一男一女,男的大概四十左右,神态有些疲惫,他手指修长,微微有点儿斗鸡眼,看人进来时双眼眯成一条缝。

女子身穿了一身湖蓝色织锦的长裙,裙裾上没有什么花哨的图案,她与叶紫萱年龄相若,一眼望去没觉得有超出常人的美貌,但是仔细去瞧,却发现眉眼和谐,是那种耐看的类型。

全身上下最引人注目的是头上那支金丝八宝攒珠钗,华贵庄重,与她手腕上的乌金镯子相映成趣,能有这番精致打扮的,应当是这宝大福的少东家周玉莹了。

周玉莹见了叶紫萱进来,立即笑着迎上:“紫萱姐姐今日来的好巧,于先生恰好从浙江各分号那边回来,会在京中停留三个月,用这段时间,足以帮姐姐打造最合适的珠宝了。”

叶紫萱笑着拉住她的手,指了指杨素低声说:“这是我父亲的学生杨素,已经入朝为官啦。今日可不是带这呆子来选珠宝的,若是指望他送我礼物,说不得要等到过年时从父亲那里分润。今天来这里是他有要事商议。”

周玉莹见她称呼杨素时那股小女儿情态,哪里不知两人的情侣关系,对杨素说道:“杨大哥,既然你和紫萱姐姐如此亲近,我便这么称呼你啦。于先生每年只在京城总号待三个月,若要给紫萱姐姐送些礼物,可是机不可失哦。”

大挡手只在总号待三个月?杨素心思一转,朝周玉莹和于先生作了一揖,旁敲侧击:“听紫萱说,周小姐年龄比她还要小些,就已经做了这宝大福京城总号的负责人,日日夜夜在此盯守,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

周玉莹听他奉承,立即摆手:“哪里比得了紫萱姐姐的博学多才。而且我也不是日夜盯守,过年时总要关店歇业几日的。”

杨素心道:“这宝大福果然有些奇怪。大挡手在总号每年只待三个月,竟比南方的分号还要少,而总号又交给了一个妙龄女子全权打理,也不知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门道。可惜紫萱是女中君子,一定不曾打听过周家情况,不然这次谈判说不定能加一些筹码。”

杨素压下心中思绪,说道:“既然周小姐可以总领宝大福京城总号的事物,那我也就开门见山啦。此次我和紫萱来此,是想和您谈一笔买卖,但是买方是您,卖方是朝廷。”

周玉莹微微一怔,和于先生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有些不解地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杨素便将《大华民报》关于广告的设想提了出来,希望宝大福做《民报》的广告商。

周玉莹头一次接触这种神奇的事情,心中略一计算,发现在不计算人力成本的情况下,印刷万份报纸花费并不是很高,似乎可以进行几次投资试水。珠宝行业异常暴力,只要通过这个广告,每五日可以多做成十笔生意,就能收回广告成本,赚取的名声还不计算在内。

她将目光看向于先生,发现他也微微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微笑着说:“刚才听了《大华官报》的势头,便知道在《民报》上做广告,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紫萱姐姐对妹妹果然非常照顾,竟让如此好事落到了妹妹头上,实在是感激不尽呐!”

杨素暗道这少女果然有些眼光,大笔一挥就扔出去几千两银子,但是他现在要解决的远不止两份报纸的成本问题,于是开诚布公地说道:“周小姐,其实我们所需的远不止这些银子。现在的雕版印刷技术效率太低,国子监经厂的刻板工日夜不休地工作才能刚好完成《官报》的印刷,一旦加上《民报》,我们就不得不向司礼监借人了。”

说到这里,他深吸一口气:“我们需要银子改良活字印刷技术,制造大量活字,现在暂定的是木活字,但我们希望能得到充足的资金制作更加便于保存的铜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