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举波澜(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春初的天京城,满城都是淡淡的梨花香,其中东门为最盛。

天还未亮,原本冷清的东门已是人影憧憧。

不时听见马车“踢踢踏踏”经过的声音。

神秀贪婪的吸着初春暗香浮动的空气,神态看起来出奇的轻松。

神秀的心态放的很好,他是有实学的人,科举对于他来说仅仅也就是一场考试。

不过刚才他看见神傲,大夫人杨欣的儿子,神玄众多子女中的第一人,二十一岁便已是玄光境的武道修为,也是京城饶有名气的学子,这神傲是有能力的人,神玄为避嫌不保神傲去军部谋取一官半职,神秀的文采他不知道,但神傲他是清楚的,科举虽不能说稳拿状元但也有些机会的。

不一会儿,一千多名考试便排成了一字长龙。

天乾可以说是文武俱兴,每次文考武考即使到最后一轮殿试也都有千余人参加,一度造就“乾京纸贵”的盛况。

“既然各位都已经到齐了,我便再说一下。此次是陛下亲赐添试,只考一场,我朝正在对外开阔之际,也正是诸位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国子监会连夜批阅世子们的答卷,而此次科考圣上极为关注,只要能进入殿试前三十名的考生都可进入翰林院。”说话之人坐在官椅之上严肃道。

他便今日两位主考之一,翰林院掌院学士李良栋,从二品,可以说天纵奇才年仅五十一岁,是翰林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掌院学士,虽不敢说是空前绝后,但说翰林院前推百年无人能与李良栋相提并论,绝无半点水分。

乾朝十分看重科举,科举既是平民踏入更高阶层的阶梯,也是朝天招贤纳士的重要渠道。所以科考一向是国子监批文,翰林院与兵部各派三人监考,这样一来杜绝徇私舞弊、见缝插针。

“如此没有异议,带诸位士子进考场吧。”李良栋对后面卫士道

说罢一列浩浩荡荡长龙便向皇宫走去。

半柱香之后终于来到考场,大门前有考官颁发今日的考题,考场比较简陋,每人一丈来地,中间横置一块木板,会试的时候要在这地方待上两天两夜可以想象对世子们身体是有要求的。

“今日科举是添试,当今圣上亲自命题,不考八股,不考九荆经,仅一题。不过两天两夜是必须坐满,这规矩是不变的。”李良栋严肃道

考场的各个流程全部完成,神秀拿到信封里的考题坐下来的时候已是午时。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眼皮跳得特别的厉害,神秀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平复好自己的心情神秀拆开信封,将里面的丝绸取出来,只见上面公公正正写着“治国”两字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居然试题如此简单?神秀看着简单实际也不尽然,治国这两字牵涉太多,范围太广,用精炼的几页便写出来本身就是相当考验士子们的文采的。

神秀略微想了一下便提笔写了下去。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无恒产,因为恒心。。。。。。。。。。。。。。。”

“门生以为,关门吃小饼不如,以我天乾为轴心,东洲数国为轮,圣上在最顶端,图谋六洲,战车所过之处,谁不知圣上英明,届时一统币,一统字,一统言,大一统。”神秀这句话便是投这杨殇帝所好。

这杨殇帝虽也是一代明君治国有度,不过喜好以战养国,一心想着当一统当千古圣皇,坊间早有流传,并非什么秘辛。

最后神秀铁画银钩的写下四个字“依法治国!”

整篇文章写下来就最后四个字才是他的真心话。

一番话写完以是第二日清晨,在过一会就要交卷了,整整两天一夜神秀眼皮都跳得特别厉害。

“铛铛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