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2 / 2)

西游记受到社会各界各年龄层的人士欢迎的最重要原因,是书中的</p>

人物塑造。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将人类秉性做了最集中的概括。就连众多</p>

的妖精,也大都体现出社会生活中人的**的特性。</p>

在众多的人物中,最招人喜爱令人入迷的是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之前的</p>

孙悟空,访师求道,学得了超常本领,而后闯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入地府</p>

撕碎生死簿,闹天宫推翻了金銮宝殿。这是孙悟空的黄金时代。这个自由的</p>

孙悟空天真烂漫、调皮任性、无拘无束、无法无天、上天入地、独往独来,</p>

凡是他想做的,谁也无法阻挡。这时期的孙悟空照林语堂的话就是“他代表</p>

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五行山下出来的孙悟空,被委以重任,他头</p>

上的金箍咒镶嵌,如同为一个迈入成人行列的人所行的成人礼。从此顽皮胡</p>

闹、我行我素的孙悟空便被定了行为规范。大闹天空的神魔英雄,变为取经</p>

路上的孙行者,金箍加顶,受制于人,总带着一种悲剧的意味。读者之所以</p>

感到这种悲剧意味,是因为人们借助于理想人物孙悟空所淋漓发泄的人类酷</p>

爱自由的天性,随着金箍加顶而被禁锢了。所以当他妖性发作,不服唐僧管</p>

教,因而受到紧箍咒的惩罚时,读者的同情心总是倾注在邪心未泯的孙悟空</p>

一边。他两次返回花果山,读者都宁愿他就继续当他的妖怪,不要再回去受</p>

改邪归正的窝囊气。但是,孙悟空是作者寄托自己政治理想的人物,孙悟空</p>

被委以重任,加以控制,保护唐僧去完成西天取经的神圣业绩。实际是作者</p>

将实现国泰民安,文贤武良的重任,交给了这个草莽英雄。紧箍咒是完成大</p>

业必须遵从的行为规范,只有在一定行为规范约束下,才能修成正果。被戴</p>

上紧箍咒的孙行者,林语堂说这代表的是“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p>

范之间的冲突。”担当重任取经路上的孙行者,性格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p>

众所周知,他西天取经是自觉自愿的,并不是因为受制于紧箍咒。也就是说</p>

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已学会了屈服。他回到花果山后,还念念不忘“师父</p>

步步有难,处处是灾”,表现的是这个天马行空的人有了责任,他对唐僧的</p>

保护和顺从,表明这天不管地不管的妖猴也学会了尊从。无论如何,西游</p>

记里的孙悟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令人喜爱的人物,当然,由于角度的不</p>

同,有人喜欢被五行山压困之前的孙悟空,有人喜欢取经路上的孙行者。</p>

取经路上的猪八戒,是作者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喜剧角色。他贪吃贪睡,</p>

自私好色,常常还有小动作,好进谗言。本想害人,但不是作茧自缚就是搬</p>

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一出场,便产生喜剧效果。他浑身充满恶习,但并</p>

不让人觉得丑恶。随时叫嚷着要回高老庄,但最终还是走到了西天。作为下</p>

凡的天篷元帅,他本领过人,为“终成正果”立下了汗马功劳。猪八戒身上</p>

表现的是人的动物性的一面。林语堂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p>

在作者的笔下,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唐僧迂腐、懦弱、人妖不分,而且</p>

动辄就“纷纷落泪,魂飞魄散,坐不稳雕鞍,翻跟斗跌下白马”。其实作者</p>

的这种铺陈是很有用意的。唐僧是取经路上的带头人。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p>

力,懦弱胆小,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硬是凭着他坚定的信念,富贵不能</p>

淫,威武不能屈,不为财色所诱惑,不为死亡所征服,历尽艰难,义无反顾,</p>

赢得孙悟空一行高人鞍前马后紧紧相随,最终取得真经。他身上凝聚的是人</p>

类成功者身上所具备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p>

内容梗概</p>

略</p>

精彩篇章推荐</p>

1.第四回至第七回这四回描述了孙悟空在天宫的一系列行径。这是最显</p>

孙悟空本性的章节,其中大闹天宫的故事成为本书的精彩段落。</p>

2.第二十七回这一回讲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这是最被人</p>

津津乐道的篇章。这一章将孙悟空一心护主、疾恶如仇、百折不挠的品质刻</p>

画的淋漓尽致。也是最见唐僧本性的篇目,无能、无知、糊涂、固执、**</p>

等等秉性暴露的一览无余。</p>

3.第二十四回至第二十六回这三回讲的是“师兄弟三人偷吃人参果”的</p>

故事。这个故事脍炙人口,读来饶有兴味。这个故事既表现了孙悟空胡闹,</p>

败事,无法无天,又表现了他刻意成事的法力无边。孙悟空是既有闯祸的胆</p>

量,又有补救的能耐。</p>

4.第五十九回至第六十一回这三回讲的是“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这个</p>

故事表现了孙悟空的机智钻入铁扇公主肚中和他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顽</p>

强彻底的精神。</p>

精彩语言辑录</p>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p>

这个功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p>

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p>

举世无人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p>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p>

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p>

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p>

何须努力看经。</p>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p>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p>

聊斋志异</p>

作者:蒲松龄</p>

成书时间:约1775年</p>

类别: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p>

版本推荐:浙江古籍出版社版</p>

书海领航</p>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p>

淄博市蒲家庄人。蒲松龄出生于明末清初一个渐趋败落的地主家庭。早年</p>

因家境富裕又是,所以蒲松龄得以打下厚实的文学基础。蒲松龄一</p>

生与科第无缘,从19岁到31岁间从未放弃科试举业,但屡试屡败。之后家</p>

境窘迫,他便结束了专攻举业的生涯,南下江苏去做幕宾。这种笔耕卖文的</p>

幕宾生涯离他登第入仕的理想愈来愈远,他十分苦闷,几年来目睹官场污秽</p>

更令他灰心。他放弃了为人作嫁的幕宾职业后,开始坐馆教书,直到去世。</p>

在教书期间,他又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归难遂心愿。聊斋志异是他在</p>

教书之余写成的,是一部地道的业余创作。许多人知道他在做这件事,都纷</p>

纷把所闻所见的异事告诉他,有的还写成信札给他寄去。经过几十年的创作,</p>

终于写成了这本充满鬼狐故事的短篇小说集。这部书虽然说鬼谈狐,但另有</p>

寓意。蒲松龄自己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p>

书。”所以说,它既是一部“搜抉奇怪”、“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p>

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这部小说集初名为鬼</p>

狐传,一开始只是在民间传抄,直到作者去世50年后,才在浙江睦州成书</p>

问世,定名为聊斋志异。全书共16卷,491个短篇。</p>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新奇,结构巧妙,千</p>

姿百态。作者将古代小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的精华特色揉为一</p>

体,艺术造诣在历代文言小说之上,是17世纪后半期,话本、拟话本小说已</p>

过花红时节结出的硕果,也是我国微型小说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的分</p>

水岭。</p>

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很快风行天下,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在名</p>

作如林,异彩纷呈的古典小说领域里,还没有一部作品</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