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开辟驼峰航线(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1942年7月5日,陈纳德苦心筹建的美国志愿队已不存在。

从这天起,他已是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指挥官了。第23大队也称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隶属美国驻印度第10航空队比斯尔将军领导。

特遣队编制是:下辖第74、第75、第76共三个中队。人员组成是:原志愿队员一部分留了下来,恢复军籍,加入第23战斗机大队;一部分回国重新入伍;另一部分参加别的作战部队;还有一部分人解甲归田。

******发现,这是拿久经战斗磨练的志愿队,同新建的第23大队作交换。他上了当,非常恼火!此后,陈纳德重建了美国空军特遣队!

1942年,中国抗战进入第六个年头,也是最艰苦的时期。

上海、厦门、汕头、香港的沿海口岸全被日军占领,中国南大门印度支那、延伸至缅甸也被日军攻陷。日本已从陆地和海上牢牢地封锁了中国。缅甸沦陷使中国失去了惟一的外援之路,要进入中国除了从印度搭乘飞机,别无他路。

更困难的是,缅甸沦陷使盟国飞机失去了沿喜马拉雅山南麓从印度到中国的落脚点,只得走一条比阿萨姆河谷更往北的印度航线。密支那失陷后,南路低空运输补给线中断。中国战区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只能勉强维持两个月作战。

******一天三次向罗斯福发去急电。

罗斯福总统召见马歇尔,脸色不悦地说:“我一再对你们说,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个大国的总统。人家现在有了危难,我们不能坐观不顾,尤其是作为民主、和平、正义的美国。中国海上、陆上的道路中断了,我们就不能看得更高、更远一些吗?我们不是有飞机吗?”。

马歇尔问:“总统阁下让我们开辟一条空中航线?”

罗斯福坚定地说:“无论有多少困难,中国的通道必须保持!”

罗斯福总统命令,必须保证中国抗战急需大批物资的供应,必须开辟新的空中航线。

可选择的通道有两条:一条是北部航线,从中国的西北经甘肃、新疆折向南,飞越昆仑山脉抵达印度北方;另一条是南部航线,从云南昆明西行飞越驼峰,直达印度。

当时苏联正在进行卫国战争,无力援助中国,中国只有通过印度获取美国的援助。

1942年7月18日至8月1日,中国航空委员会副主任毛邦初将军,曾亲自指挥参加了试飞中印航线北线,这条航线太长,且要飞越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只有开辟第二条航线——驼峰航线。

驼峰是中国云南与印度之间一系列山脉的俗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支脉——横断山的一部分,包括野人山、高黎贡山、怒山等许多大山。这条航线上沿途是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深涧峡谷,山峰连绵起伏,犹如驼峰之状,故称驼峰航线。山峰高一般达四至五千米,最高的玉龙山高达5,914米。澜沧江、怒江等许多湍急的江河从崇山峻岭间流过,地形极为复杂。

驼峰航线有南线、北线之分。南线从昆明起飞,经云南驿、洱海、下关、苍山、云龙导航台、泸水、河汊,北飞140公里抵达印度的杜姆杜摩导航台,再西飞32公里,即到达印度东北边境的汀江机场。

北线由汀江起飞至杜姆杜摩,然后改向98度飞185公里抵达葡萄,再改向106度飞329公里至程海(云南北部永胜县内一个湖),再改向129度飞273公里直达昆明,全程共819公里。运输机通常三至四小时即可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