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外地考生(2 / 2)

说来也巧,他们在那里折腾的时候,恰好赶上诸葛亮路过,为了尽快平息闹剧,诸葛亮便将二人领入国子监,一番交谈之后,才知道这二人都是扶风郡人,一个叫法正,另一个叫孟达,乃是前两年关中大饥荒的时候,逃入汉中避难的,他们本想着继续南下入蜀,可由于张鲁割据汉中,与益州牧刘璋相互交战,往来道路阻绝而无法成行。

盘桓一年多之后,法正与孟达听说新皇登基,还诛杀了李傕郭汜二贼,关中诸地重新归于朝廷治下,便想着离开汉中回到家乡,没想到刚走到半路,又听说了国子监开启的消息,便又改换方向而来,结果还是晚了一步,错过了入学考试。

按照原本的计划,国子监每年对外招生一次,没有考上的士子可以留在洛阳周边继续攻读,等待来年的机会,但法正和孟达二人来得匆忙,为数不多的盘缠早已用光,根本没能力留在洛阳,绝望之下,法正才会发出那样的悲呼。

诸葛亮听了法正讲述起这几年的艰辛,得知报国有门时的喜悦,错过考试的失意,心中不禁有些唏嘘,加之得知法正祖父法真的别称叫玄德先生,跟恩师刘备的字是一模一样,又觉得这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便自己做主,又找了两份考卷过来,让二人当场作答。

得到这样的机会,法正孟达二人喜出望外,当即竭尽所能,认认真真地作答,而他二人出身于扶风郡郿县,与长安只有二百余里,正是三辅之地,多年来颇受羌乱之苦,有着切身体会,怀着熊熊的仇恨之火,将策论写得是杀气腾腾。

看了答卷,诸葛亮颇感意外,连忙安置二人住下,自己则是带着这两份答卷入宫觐见。

“法正法孝直,孟达孟子敬,他们居然是西北人。”听了诸葛亮的讲述,刘备着实是诧异万分,不禁喃喃自语起来。

这俩人他熟,简直是太熟了。

对于一名蜀粉和三国演义爱好者来说,法正和孟达这两个名字绝对不陌生,他们一个是刘备极为倚重的谋士,帮助刘备拿下益州,并在汉中之战大放异彩,献计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奇谋百出,只可惜英年早逝,四十五岁就病死了。

法正令人惋惜,孟达则是令人痛恨,他被刘备委以上庸之重任,然而在蜀汉与曹魏之间的关键战役——襄樊之战中按兵不动,导致名将关羽孤军败北,荆州全境沦陷,断送了大好局面,并在之后投降曹魏。

多年之后,孟达又在诸葛亮的劝诱下企图再度背叛,却因计划泄露,被司马懿以雷霆万钧之势包围于上庸,最后孟达的外甥邓贤开城投降,导致他兵败身死,传首京师,可以说是个无信的小人。

这二人在历史上的不同事迹和结局,使得刘备此时对他们的观感也大不相同,看法正策论的时候频频点头,赞不绝口,可是看到孟达的文章,他就沉着脸一句话都不说,弄得诸葛亮还有些莫名其妙——法正的文章固然好,但孟达的也查不到哪里去,并且有理有据,颇有见地。

怎么陛下的态度就如此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