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外地考生(1 / 2)

 司隶,洛阳城。

国子监第一次入学考试已经结束,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此次考试并不是考校士子们的经义水平,而是以很多稀奇古怪的推理、判断题为主,压轴的题目更是以百年羌乱为背景,要求考生们做出一份策论,谈一谈自己是如何看待羌乱和羌人,对朝廷之前的对羌战略有何评价。

这一下可把好多人给难住了。

对于这些二十多岁,差不多都是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的年轻人来说,羌乱,实在是很遥远的一个概念,他们很多人都是来自豫州、兖州等内地州郡,羌人闹得再凶,也根本触及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本是很多人家明哲保身的优良传统,然而此时,却成了阻碍他们踏上官途的高墙。

诸多考生之中,表现最好的当属襄阳来的庞统,这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相貌丑陋,做事不紧不慢,看上去是个拙钝之人,然而,在这貌不惊人的外表下,藏的却是一颗凶狠冷厉的坚硬心脏。

庞统在短短两个时辰的考试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他不消片刻便解答完了许多逻辑推理题,将主要精力放到了策论之上,然后,平常考生绞尽脑汁才能挤出两页纸的题目,他竟然向场中考官要了四次纸,下笔如飞,将十几张上号的稿纸写得满满当当。

写到最后,担任考官的郭嘉索性就站在庞统身边,对方写好一张,他便拿起观看。

“哪怕其他人都是平庸之辈,能够发掘出这个年轻人,此次考试就已经赚了。”

郭嘉在结束考试之后,第一时间就赶往宫中,将庞统的考卷呈给刘备过目,并说出了上面的一番话。

同时,郭嘉等人对于刘备从考生名单中筛选出数十人,让他们提前考试的疑问和不满,也都随着这一份答卷销声匿迹了。

“很多想法过于理想化,但以利诱之,使其彼此猜疑争斗,我朝坐收渔人之利,待到时机成熟,羌人疲惫不堪,彻底成为一团散沙之时,再派遣精兵良将前往征讨的思路是没错,也正是我们在做的事。”刘备在仔细了庞统所写的策论之后,也是频频点头,心中生出几分赞赏。

不愧是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一力劝说刘备袭取益州,成就三分基业的狠人啊。

除了庞统之外,颍川徐庶、杜袭,并州王凌、郭淮等人,都交出了令人相当满意的答卷,只不过他们来得有早有晚,好些没赶上郭嘉监考的那一场,就算参加了,也没有像庞统那样引人瞩目,但几位重臣事后评价,认为这些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国子监考试之后,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插曲,两位操着西北口音的年轻人风尘仆仆地赶到洛阳,结果得知考试结束,即将放榜,其中一人垂头丧气,另一人却情绪激动,为国家错过自己这样的有才之士而悲愤不已,引来许多人围观,其中还不乏各地来的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