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还刀兵相见,杀得日月无光的古浪峡内,忽然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沿着峡谷,在峡谷中段相距六百步左右,两座新城正在紧张的建筑之中,其中,靠前的一座已经拔地而起,而靠后的一座还在打着地基。
很明显,靠前的一座是一座临时性的关卡,而靠后的那一座才是建筑的重点所在,和戎新城。
“嗨哟,嗨哟!”
民夫们喊着号子,正在打着地基。不远处的民夫们正在忙着从马车、驴车上卸下石块,卸空的大车马上又运起挖起的泥土,穿过工地上留下的一个缝隙,将泥土运到前面的简陋城防处,用来筑土墙。。不足一里宽的谷道两侧,堆放着刚从山上伐下的准备筑城用的巨木。站在两边山上的哨卡里朝下望,谷内正是一副忙碌的筑城景象。
昌松县数以千计的民夫被征集起来,在古浪峡的蜂腰位置上开始筑城,虽然谷外是寒冬,谷内却由于地位优势并不十分寒冷——再说了,就算是寒冷,也得把城筑起来,不然还真能羁绊住大军后腿。就近征发的民夫们也愿意参加筑城,他们每个人都清楚筑城对他们而言就意味着安全,何况大唐军队极其厚道,不但买卖公平,现在筑城还有钱拿呢。。在冬天赚点钱,为来年在自己的地上耕作积攒点底子,每个人都很愿意。
“到底是俺们大唐人啊,就是厚道和善。”
脸上乐开了花的前奴隶们时常这么高兴地赞叹道,一点也不顾寒冷的空气和劳累的工作。
崔承度被委任为和戎军兵马使,和戎城本来是只设守捉使,因为战时的缘故,升级为和戎军。崔承度率领本部五千人驻守古浪峡。这五千人都是崔承度从淄青带来的兵马,跟随崔承度在濮阳投降了李光颜。
崔承度的濮阳守军有近三万人,投降以后,根据裁汰老弱保留精壮的精神,只保留了五千人,余下的都发了一笔钱回乡种地去了。。崔军战斗力是百里挑一,筑城的建议又是崔承度提出的,所以李光颜把崔军留在了这里。根据兵部的计划,崔部从此也将在河西扎根了。
如同崔承度所料,当唐军开始筑城后,和戎城里的吐蕃军坐不住了,派出了一支三百人的军队出来袭扰,被以逸待劳的崔承度打了个落花流水春去也,一出唐军将士先前攻城靠不近攻不上的怨气。
不过崔承度并不紧张筑城,依着他的规划,城筑两道,第一道他只是按照野战的要求来筑城,将军中和昌松县搜集来的战车连接到一起,车上放置盾牌,一座简易的城池就这么建立起来了。。这座城建筑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掩护后面的新城的建筑,唐军士兵依据车墙,居然也守得吐蕃军无可奈何。
等到吐蕃军的援军到了和戎城,崔承度已经用土墙防栅加固好了简易城池,在这座车城的掩护下,民夫们有条不紊的建筑着新的和戎城。崔承度又派人在两边山上筑起了几座小堡,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虽然重点在于新城,不过负责的官员却觉得对于新城的建筑,崔承度却并不是很上心,督促的官员每次想加紧进度,都被崔承度阻止。。将士们焦急,崔承度就安抚道:
“筑城要筑的牢,不能贪多求快。”
私下里却对自己的亲信将领们说道:
“稍安勿躁,只要新城筑好,等到来年春天,和戎城必定不战而下。”
这一段时间,崔承度只留了三千将士在古浪峡驻守,而其余的两千将士责被分散到各处招募组织训练府兵去了。。崔承度明白的很,前有吐蕃后有回纥,昌松不是好守的。
陇右河西宣慰大使郑权在右武卫士兵的护卫下,终于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狄道,随行而来的有数百辆大车的钱财粮食。由于临洮、河州一带敌军已经大部被肃清,太子率领陇右道行台已经迁到了狄道。远远地,郑权就看到了狄道城头飘扬的行台旗帜。
大战过去已经两个月了,此时的原野上丝毫看不出数十天前这里曾经发生过死伤十万人的大战的痕迹。只是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路边的顽童头上或者身上会戴着盔甲或者软帽,缠着毛皮,拿着短缺的兵器在戏耍。。
洮河水已经结冰了,有些河段的冰是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