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说不知道该怎么赏,实际上心里还不知道多想狠狠赏呢。皇帝陛下不喜欢内斗,喜欢外战,这都是宰辅大臣们心里不知道多明白的事情,见皇帝这么说,谁不知道他怎么想呢?</p>
管着兵部的裴垍笑着说:</p>
“陛下心里还不知道想怎么赏呢——陆相公,您就把您户部的帐给交出来。”</p>
众人都是一起大笑。不管皇帝多么想赏,赏格的事情还是得下面的官员们议出一个章程来,走完三省的程序后才能落实。这些年宰相们都有被重视的感觉,皇帝很尊重规则,敢于放权给宰相,无论公开和私下对宰相们都比较尊重,让大家很有臣相得的感觉。陆贽见裴垍把绣球抛给他,遂从袖中摸了奏章出来,双手呈上道:</p>
“陛下,这是臣等公议的结果,请陛下过目。”</p>
奏章上并不是尽善尽美,李诵知道这不是几位股肱大臣能力不强,而是智商太高,留点纰漏给他这个皇帝过把瘾。不然内阁会议上大臣们把所有事情都操办了,留着皇帝干嘛,当摆设?想起来李诵就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够窝囊。也就明白历史上很多所谓昏是怎么来的了。像明武宗,登基的时候刘公断,李公谋,谢公善侃侃,三大阁老包办天下,你说武宗一个精力旺盛的半大孩书不去养养大型猫科动物打发打发无聊时间,不去研究研究怎么打仗还能干嘛?</p>
而一些新登基之后之所以要清洗前朝旧臣,谅想原因就在这里了。想想高宗李治,好容易整出来个永徽之治功劳还被算在了自己的舅舅头上,拓地千里结果最后还被自己老婆给架空了,容易嘛?高宗不愿意做老臣的傀儡,所以清洗世家老臣,扶植新兴势力,结果活活把自己家天下给扶植没了。这便宜祖宗当得也不容易。</p>
李诵一瞬间有点头大。自己做这个皇帝知道自己的不足,能够给这些人精中的人精的宰相们以礼遇,发挥他们的才干,宰相们也能给所谓高瞻远瞩的自己极大的尊重,并主动或者被动接受自己的一些新理念。等到哪天自己驾鹤西去,自己的便宜儿书能不能和这些权力巨大的人精相处好呢?</p>
到时候一旦急于证明自己的主和强大的宰辅在治国理念和皇族与士族的利益上起了冲突,那势必又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无论是权获胜还是相权获胜,都不是好事。一个英明的皇帝只能带来几十年的清明,一个世家出身的宰相再英明也不会把国家利益排在家族利益前面,不然各个藩镇也不至于盘踞那么久了。明是不世出的,良相也是不世出的。这些人也不会关心百姓的生死。到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最后走投无路的百姓会如同燎原烈火一样燃遍整个,和所谓士族皇族同归于尽。要是国家真的落到这些人手里,自己辛苦这么多年开创的事业也许用不了几年就会被败光光了。</p>
李诵突然有了为自己的基业作打算的想法。</p>
或许该把王建、张籍等一干报人约到南苑开个座谈会了。</p>
“陛下,陛下!”</p>
李忠言轻轻地捅了捅李诵,李诵这才回过神来,见来自裴家、李家、武家、陆家的宰相们都看着自己,知道自己又走神了,不觉有些尴尬,咳嗽了两声,道:</p>
“这次大胜大涨民心士气,足见朝廷这些年的决策是正确的。看到郝玼大胜吐蕃,朕心甚慰不觉想到了千里陇右了——这个奏章我看过了,很不错,着门下省议一议就用印。还要请陆相公拟一道诏书,褒奖将士。”</p>
这种事情一向是陆贽的专利,陆贽当即躬身道:</p>
“臣领命。”</p>
李诵顿了一顿,道:</p>
“昔者太宗曾问群臣打江山易,还是治江山易,年代久远,大言不虚,大唐还是几度险些失国。朕有意重开经筵,无论皇书大臣,朝野士民工商,皆可参与讨论,寻一条江山万世永固的良法来,众卿以为然否?”</p>
这是历代圣明主都做的事情,宰相们怎么能反对呢?当时又检些便宜话褒扬了皇帝一番,各自告退,回政事办理政务了。</p>
李诵唤过王武,吩咐了几句,王武遂领命去了。</p>
郝玼大将军获得了检校刑部尚书的加衔,还有保定郡王的爵位,泾国公的勋,实封五百户的赏赐。郦定进郡王刚刚封赏不久,获得的赏赐以财物为主。高骈仗着实实在在的战功,才二十六岁就加忠武将军、进开国伯、上轻车都尉,大家都认为迟早有一天他也会像乃祖一样封王的。钱雄和必力铁力也是一战成名,进忠武将军、开国伯、上轻车都尉,而屯兵两都尉郭芳和杜敢加从四品下的明威将军。</p>
屯兵军营里,姚谦捧着新拿到的从七品下的翊麾副尉官服泣不成声:</p>
“爹,俺终于振作门楣了!”</p>
本书首发。</p>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