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教育新学子与叱骂无耻士子(1 / 2)

 朱由校点首。</p>

他知道,袁可立这也是为维护皇权才有此进言。</p>

没多久。</p>

内阁便就下了旨,敕命吏部,可选荐宗室外戚为礼部、都察院、六科廊、学部、国子监这几个衙署的京官。</p>

虽然这是皇帝和内阁大臣们已经达成一致的决策。</p>

但这道诏旨下来后,还是在文官间产生了很大的震动。</p>

尤其是,可以让宗室外戚任言官的旨令,最是不能让文官们接受。</p>

谁都知道,在大明,言官的权力很大。</p>

尽管如今天子强势且还挺精明,不能随意污蔑他人,必须有证再报,但言官们的监察权依旧很有威慑力。</p>

如果让宗室外戚加入言官阵营,天下文官就不得不比以前还要收敛。</p>

“宗室外戚可任科道言官?谁不知道宗室外戚素来廉洁不足,贪财且搜刮无度,这要是做了御史和给事中,岂不是让都察院和六科廊从此成了户部,而且是他们自己的户部,阁臣们为何会没上揭帖阻之?”</p>

吏部尚书崔景荣在接到这道敕旨后就大感震惊。</p>

因而,崔景荣急忙来了内阁,待见到袁可立等人后,就道:“元辅、诸位阁老,朝廷怎么突然下这道旨,我大明还不至于缺士子做官到这地步吧,非得从宗室外戚中寻人来凑?”</p>

“这不是缺士子做官的事!大冢宰没看出来吗,这说明,陛下对我们许多文官很失望,如今特地把宗室外戚用起来,相互制衡,圣上谋划深远,我们得仔细体悟其中深意。”</p>

袁可立回道。</p>

“也罢,在下告退。”</p>

崔景荣无可奈何地回道。</p>

通过袁可立的回答,他意识到内阁的阁臣已经和皇帝陛下达成了一致,自己一个吏部尚书反对也没用。</p>

而等崔景荣回到吏部时,吏部的官员们已经因为这件事炸开了锅,纷纷议论着。</p>

如今一见崔景荣回来,吏部文选司郎中张忻就立即迎上前来:“大冢宰!下官请问,这事,可有阻拦之余地否?”</p>

崔景荣则道:“圣旨已下,怎能驳回,以后大家当再恪尽职守一些才好!不要有什么错处,以免吃更多的官司。”</p>

崔景荣提醒了几句。</p>

他自己其实不在乎宗室外戚涉足监察和学政等领域。</p>

毕竟他自问为官也算清廉。</p>

但崔景荣知道自己底下的这些吏部官员,还在卖官鬻爵的肯定有,至少不少还在收冰敬银、炭敬银。</p>

没办法,狗改不了吃屎。</p>

甚至不少官吏以没被察觉而贪污成功为荣耀,觉得很有成就感。</p>

觉得不捞一把都对不起自己十年寒窗苦读。</p>

人性如此,无法避免,世风也不是朝夕间就能改的。</p>

大多数做官真不是为了社稷、为了朱家的江山。</p>

所以,太祖皇帝时一窝一窝的砍,也没能完全制止住,心存侥幸心理的官员,用各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贪欲。</p>

因而,崔景荣知道,如果真有认真的宗室勋贵做了御史言官,不维护文官士大夫的名声,而直接揭露的话,肯定会有更多的文官,人头落地的。</p>

他也不得不承认,当今皇帝为使吏治保持较高的纯洁度,为使朝廷一直欣欣向荣,是真的在想尽办法往文官头上加紧箍咒,而且是,加了一个又一个。</p>

也因此,他现在也主动给这些文官提了个醒。</p>

“可这样的旨令,的确有违祖宗成法,大冢宰,以下官愚见,部里当将此旨封驳回内阁才是。”</p>

张忻苦笑着说道。</p>

“胡说!太祖尚用驸马提督学政兼理地方事务,当今陛下不过依旧例行事,何来违背祖制?再说,宗室外戚中亦有不少可用之才,又非尽皆是不学无术者,若能为朝廷所用,自是天下幸事,吏部为何封驳?还不下去!”</p>

崔景升大声斥责起张忻来。</p>

“是!”</p>

张忻连声答应着。</p>

但一回到文选司,他就对自己文选司的几个员外郎、主事言道:“刚才大冢宰的意思,想必你们也听明白了,宗室外戚中能有几个品德贵重、才能卓越者,基本都是不学无术之徒,其清正廉洁怎与我们这些士大夫比?大家寒窗苦读到现在,抱定的就是为朝廷效命的一腔热血,哪像纨绔膏粱等只知贪财取利!所以,即便上面有了选官新政,我们也得遵照常例,就如同进士比举人先授官,举人又比庠生先授官一样,以后还是先选士子为官,士子不够,杂途来凑!”</p>

“可若有宗室外戚肯出米(指金银)呢?”</p>

一主事问道。</p>

张忻道:“那就另当别论了!”</p>

“明白!”</p>

这主事回道。</p>

……</p>

“崔景荣这个老狐狸,话虽说的义正言辞,让人抓不到什么把柄,一口的官腔,但想必下面一些人精似的文官会依旧如以前一样,只荐举一些士大夫为官,虽说新政颁布了下去,但真要使宗室勋贵当中选一些有才者为朝廷出力,还得朕亲自简用才行,而且,如自己对八妹所言,宗室外戚想为自己争些权益,光靠自己这个皇帝也不够,他们自己也得多争取才行。”</p>

朱由校从东厂这里吏部对选官新政的反应后,便如此腹诽了几句。</p>

然后,朱由校继续问着魏忠贤:“冯铨等涉嫌在宫闱内安插细作、交结内宦的犯官,可已全部缉拿下狱?”</p>

魏忠贤忙回道:“正要禀报皇爷,这些犯官里,只冯铨突然下落不明,奴婢猜测,他定然提前买通了守城旗校,逃窜了出去,东厂失职,请皇爷责罚!”</p>

“罢了!难免有漏网之鱼,继续加大力度搜捕,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总不至于,他冯铨还能跑去做别人的贰臣!”</p>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p>

即位之初,他为打压东林党,重用了冯铨。</p>

但朱由校知道冯铨也不是什么好人,在人品上也算不上好,而且也的确是有权力欲的人,不然历史上就不会做满清的大学士,而是应该殉节,最不济也是归隐才是。</p>

他也就对冯铨犯事不感到意外。</p>

“皇爷说的是!”</p>

魏忠贤回道。</p>

作为皇帝,朱由校需要操心的事务很多。</p>

吏部文官可能敷衍新政以及冯铨逃走的事情,他先放在了一边。</p>

现在还有一件紧要的事,需要他做出安排。</p>

这件事便是之前在皇庄试点的新式教育。</p>

朱由校对分管此事的太监韩赞周吩咐道:“五年前,皇庄各屯社学所培育的第一批学子,现在皆已到了毕业的时候,但多数还没过十五岁,直接用来做事,还是太小,所以,接下来,还是让他们继续学习,但具体让他们继续学什么,还得再细分一下”;</p>

“首先是筛选,得组织一场考试,检验他们的学习情况,按照科考的方式来,但评判用皇庄社学现有的百分制来评判,以分数和体能武艺水准论高低,朕会任命几位考官,在最近这段时间内对其进行考试,然后给出优秀的层次,优秀的,继续由内廷培养,在京城设立皇家书院,让他们来皇家书院来读书,继续学习更精深的各类学问;</p>

而不优秀但合格的,则分派至天津和皇庄所办的采矿、船政、机械、钱法乃至师范学堂学习,甚至还有东厂和锦衣卫专门培养厂卫的学堂学习,不合格的留在社学降一级学习,直到合格为止,但如果留级三次也不行,就直接编户,使其为民吧,没有那造化,强行教育也没用,你们先抓紧去筹备,安排人把这些学子都护送到京城来,在京城参考。”</p>

“遵旨!”</p>

王承恩和韩赞周二人回道。</p>

早在数年前,朱由校就在各处皇庄,以及新设的天津、曲阜,实行了新式的平民教育,以培养新的读书人。</p>

这些人所接受教育与传统的儒家教育不同,他们接受了算学和汉文化中的儒学以及除儒学以外的其他学识,还有史学以及武术训练等。</p>

所以,这些人自然在将来会比现在程朱理学教育出来的读书人更适合管理这个帝国。</p>

这算是朱由校一直在布的一个局,他需要一批新的读书人来巩固住他的改革成果,甚至让大明继续进步下去。</p>

……</p>

朱由校的这道旨令下后不久,天津的一批接受新式教育的学子便在内宦的带领下乘船进京参考。</p>

“爱明,你得好好考,不能辜负了皇上的恩德!”</p>

唐有山朝已经登船的少年唐云帆挥着手,且大声嘱咐着。</p>

“放心吧,爹!您多保重!”</p>

唐爱明含着泪,紧抿着嘴唇,大声回了一句。</p>

而唐有山则转身回了天津城,且开始用袖子擦拭着眼角,这还是他与自己儿子第一次分别,自然有些不舍。</p>

但就在这时候,唐有山倒也看见了昔日他和自己儿子待过的地方。</p>

那地方有一颗熟悉的枣树。</p>

而他现在还记得自己与儿子在那枣树上割枣树树皮吃的情景,且因此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当时,他娘还在!”</p>

唐有山因此索性选择不回天津城,而是来到了这颗枣树下,且摸了摸树干,道:“这树皮都这么厚了,竟没人来割去吃!看样子,大家伙是没人饿饭了,也就不用吃树皮了,先生们说得对,遇到了好皇上,大家就不用过苦日子了!”</p>

说着,唐有山就干脆躺在了树荫下,歇了起来。</p>

没多久,他就睡了过去。</p>

梦中,他似乎还带着自己老婆孩子从百尺崖守御千户所逃出来,正是饥肠辘辘,饿得两眼昏花之时,但四周没有任何可以果腹的东西,连树都是光秃秃的,土也是盐碱土,干涸的龟裂僵硬。</p>

但正当他绝望时,他却发现面前出现了一个树叶茂密、树皮粗厚的大枣树。</p>

梦中的唐有山如发现了丰盛的大餐一样,高兴的合不拢嘴,忙对自己妻子喊了起来:“孩子他娘,这里有吃的,赶紧带孩子们过来!”</p>

而他的妻子也因此笑了,忙带着孩子们跑了来。</p>

梦中的唐有山喊了后就开始爬上树摘树叶,他摘的很快,怕被别人抢去似的。</p>

不知何时,坐在树荫下的唐有山醒了过来,且收起了笑容,然后就发现自己身边了无一人,妻子的笑容只萦绕在脑海,没出现在眼前,孩子们都没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