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召见四部尚书(1 / 2)

 事实上,对于这些文官突然在财政支出上发难的行为,早在朱由校意料之中。</p>

朱由校也知道大明的财政制度的确很糟糕。</p>

因为权贵士绅免税的缘故。</p>

而商品经济发展的宏利又未到朝廷手里。</p>

所以就使得朝廷的收入不但没有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相反还因为免税阶层的扩大而减少。</p>

</p>

而到现在内忧外患加剧的时候,朝廷开支也就增加,但朝廷收入偏偏又减少了,所以就只能加赋于民,最终使得朝廷和百姓两头都是越来越穷。</p>

因此。</p>

忠心爱民的一些文官会尽量要求朝廷节省开支,以避免百姓负担过大。</p>

而有私心的文官也希望朝廷尽量节省开支,千万不要到最后不得不从他们身上收税。</p>

最终,文官集团内部无论忠奸与否,政治主张都趋于一致,都希望朝廷节省开支,能少花钱就少花钱。</p>

不过,在朱由校看来,治国理政不是节约钱就可以的,因为有些事就不是节约钱就能办好的,甚至会因为过于抠门而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糕。</p>

所以,朱由校没打算因为这四部尚书要钱就选择退缩妥协。</p>

因为朱由校已经有解决大明财政问题的法子。</p>

甚至有最直接简单有效的法子。</p>

只是朱由校为不让天下太过动荡,且不想自己这个皇帝面临的风险太大,才选择了先练兵和培植亲信并缓缓改变大明财政困境的法子而已。</p>

但真要是把朱由校逼急了,朱由校真会做出像他威胁孙承宗那样的行为。</p>

第二日。</p>

吏部尚书李汝华、户部尚书汪应蛟、兵部尚书张鹤鸣、工部尚书王佐以及阁臣方从哲、韩爌、王象乾三人皆来到了朱由校面前。</p>

本来四部尚书以为题本上去这么多日子后,皇帝会像万历一样留中不再理会他们。</p>

但四部尚书没想到皇帝陛下突然要召见他们。</p>

四部尚书因此自然是很欣悦的,都认为皇帝还是在乎天下军民死活的,也在乎自己江山社稷的,而只要在乎就好,只要还在乎就知道辽事该怎么做。</p>

四部尚书一到乾清宫先向朱由校行礼后,朱由校就先看向了张鹤鸣:“兵部先说,朝廷欠天下军饷多少银?”</p>

张鹤鸣有些惊讶,他本以为皇帝会教训他一番,企图说服他支持熊廷弼的战略或者直接将他罢职,但他没想到,皇帝会直接问他欠饷多少银。</p>

张鹤鸣只得实话答道:“自神庙朝以来,欠饷五百六十四万余两。”</p>

朱由校点首,看向内阁阁臣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即刻拟旨批红,从內帑拨五百八十万两银于兵部,以发所欠之饷,多的用作路上损耗,不得向边军短发。”</p>

张鹤鸣愕然不已,他没想到皇帝陛下直接拨內帑,只得回道:“陛下圣明!”</p>

接着,朱由校又问着户部尚书汪应蛟:“汪爱卿,辽东接下来需运粮费多少银?”</p>

汪应蛟回道:“回禀陛下,需三百一十二万余两。”</p>

朱由校因此又问:“户部现有存银多少?”</p>

汪应蛟回道:“尚亏空六十七万八千余两!”</p>

朱由校点了点头,他没有因户部亏空而责怪汪应蛟。</p>

因为朱由校知道汪应蛟才在南京户部尚书任上调任为户部尚书不久,这个亏空不是他造成的。</p>

而在汪应蛟之前的户部尚书是李汝华。</p>

李汝华接替了之前因为辞官而被查出有贪墨之事的吏部尚书周嘉谟成为新的吏部尚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