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内阁爆发了一场极为激烈的争吵,一方是徐阶,另一方是李默,吕本打酱油,吴山站在李默这一边。
徐阶的理由是站得住脚的,汪直当年是和徐海齐名的倭寇头目,就算进献巨木、红薯有功,也应该召入京中,以防不测。
而李默的理由是,东南水师如今大部分都被台州指挥使葛浩带去闽粤沿海击倭,而浙江沿海船只多为汪直麾下,如若汪直入京,麾下四散,只怕倭患再起。
徐阶很清楚,在之前戚继美调驻浙江一事上,李默和随园是有默契的,也就是说,在东南诸事上,李默很可能采用的是随园的提议……最直接的连线就是钱渊妹婿林烃。
的确,钱渊亲自去了一趟林家老宅拜会李默,一再强调此事,在偌大的海商群体中,没有第二个人能代替汪直的地位,没有第二个人能对海商有如今的管束力。
如若汪直入京,海商必然分裂甚至内讧,肯定会有海商被逼得无法进行正常的海贸,到时候,说不定倭患四起,而且肯定会影响到税银数目。
李默对东南设市通商最大的反感就在于汪直,钱渊也一力保证,东南水师正在迅速成长,只要能代替汪直捍卫海疆……那就是汪直末路之日。
其实都是扯淡,只要汪直不反水,钱渊绝不会干掉汪直,他还想着鸠占鹊巢呢。
那一日,内阁吵的一塌糊涂,最终嘉靖帝也没召见臣子,而是令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并内阁共议。
徐阶记得清清楚楚,每一个人,每一句话都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他在严嵩死后最耻辱的一天。
往前数多少年……开国至今,有几个不能服众的内阁首辅?
左都御史周延、礼部尚书孙升、内阁吕本持中立,刑部尚书冯天驭赞同召汪直入京,其余的……
内阁李默、吴山以下,户部尚书方钝、工部尚书赵文华、吏部尚书杨博、兵部尚书王邦瑞,全都站在徐阶的对立面。
四个尚书中,赵文华是明面上的严党余孽,但其实是跟着随园走的,方钝持心为公,不希望看到税银减少,而杨博、王邦瑞都和裕王府勾连,并不惧怕徐阶。
徐阶深深的感觉到了压力。
反复的思索中,徐阶发现了一个之前被自己忽略的地方。
其实对于汪直是否入京,徐阶并没有太强烈的感触,只是在选择时和李默、吴山发生的冲突。
但等冷静下来,徐阶想起来李默的那句话,“汪直入京,东南或乱。”
也就是说,汪直在,东南安,汪直不在,东南或乱。
一切的一切,随园的一切,自己之前的被羞辱,门生隐隐的反对,一切都建立在汪直来降的基础上。
汪直是个关键人物。
这一点上,徐阶和侯汝谅有着同样的判断。
不过,侯汝谅做的不够狠,他还想着降服汪直为己用。
徐阶终于落笔,他相信,在这种时候,谁下手狠,才能占得先机。
赵贞吉当年做的没错,只是选错了时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