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韐这样支持太子的,想着增加东宫力量,终归是一件好事,于是也不反对。
赵桓拿了好处却不领情,又道:“父皇,整顿全部禁军不可,只点检捧日一军,可行否?”
“臣定当彻查捧日军上下,给东宫一个交代。”高俅道。
“臣愿监督此事,必不纵枉一人。”王黻也出列道。
弃车保帅,能以捧日军上下为代价糊弄了太子,也算是值得。
反正今日事毕,后面有的是手段操持,绝不会再出今日纰漏。
看他们答应的如此痛快,赵桓又道:“东宫日益增员,然属官不备,无法安置,请父皇做主。”
“陛下。”郑居中道:“东宫雄心壮志不可不爱护,不若许其便宜行事之权,也好让太子殿下有施展的余地。”
“太宰此言甚善,臣附议。”余深也道。
一般情况下,余深肯定要反驳郑居中的,现在情况不一般,不得不暂时以大局为重。
于是,早间求赵佶而不得的配置属官事,轻而易举的解决。
赵桓失望么?
当然失望无比。
然而他是太子,只要说不动赵佶,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而且看赵佶的模样,未必不知其中内情,只是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不想加以整顿。
上方,赵佶略微思忖后,道:“拟诏,高俅御下不严,致有禁军军健私自出营,惊扰太子。
去高俅开府仪同三司,仍留原职,着令严加整饬,谨防此类事再次发生。
一干人犯,明正典刑,传首诸军,以为警戒。”
“臣谨奉诏。”高俅跪下接了诏令。
去了开府仪同三司,不过是罚酒三杯下不为例罢了,其实是糊弄太子。
太尉是正二品,开府仪同三司是从一品,也就是说高俅降了一级。
然大权犹在,不痛不痒罢了。
至于去府所遗留的违制问题,这是问题?
赵佶不追究,高枕无忧。
“高卿,禁军乃国家屏障,当多多用心,莫得使东宫忧惧。”赵佶吩咐了一句。
高俅应下,道:“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赵佶微微颌首,看向赵桓,道:“拟诏,东宫亲卫不足,陷太子于险境,几致不可挽回之后果。
为东宫安危计,特增亲卫至六百数,户部岁给钱十万缗,以供养军兵。
另,太子忧国忧民,献策有功,岁于免除两岁结余中调拨十万缗于东宫使用,以为嘉奖。
为使太子安心,准其自择贤才,照前朝制度配属。”
“多谢父皇恩典。”赵桓毕恭毕敬谢了。
甘心么?
当然不甘心!
好不容易抓住机会,就这样白白错过了。
若是赵佶同意,突击检查禁军全部,里面的空额、贪污、压榨兵丁、训练荒废等事,定然全部暴露。
可惜赵佶不感兴趣。
以后再想抓到机会,怕是不容易,甚至,可能得等到他登基才能整顿。
只能依靠自己,其他人都靠不住,赵桓明悟了。
好在,一年有二十万缗,属官自备,亲卫六百,积攒实力会轻松许多。
而且自行招募亲卫,完全没有制肘,可以随意发挥。
也算不错。
赵桓思忖中,诏书已经拟好。
赵佶过目确认无误后用印,蔡京等人当场签名画押用印,光速把东宫亲卫扩增、属官自定的事宜给确定了。
赵桓接了诏书,表示一切尘埃落定。
以后,除非再有变故,否则赵桓不能轻易提出整顿禁军,除非他登基。
待赵桓接了诏书,赵佶挥手道:“朕乏了,退朝吧。”
“臣等告退。”
诸臣公依次退出,唯有赵桓不动。
他打算问问,赵佶到底是什么想法。
倒不是说必须追求一个公道,而是探明赵佶的态度,好为以后各项行动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