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二百五十九节 黄首相试探继承权 镇海公言明国会意(1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4691 字 2019-09-24

 对于杨禹轩来说能得到母亲表扬是一件让他觉得骄傲无比的事。而在黄宗羲看来,杨禹轩的寥寥数语却比女皇的赞赏更令他兴奋。这不,白天才在御书房与女皇和皇长子畅谈天朝国制,晚上黄宗羲便已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前来造访的陈家明。

话说陈家明本是为了朝廷在倭国设立钞局一事而来。却不想这话还没引上正题,黄宗羲倒是颇为激动地先向自己讲一通皇长子的出色表现。老实说,在听完黄宗羲的介绍之后,陈家明心头也不由自主地就为之一紧。只见他以略带惊讶而又不失稳重的表情向黄宗羲求证道:“殿下,真的这么说?”

“是啊,当时陛下与我也吓了一跳。没想到殿下在志学之年就已有了如此见识。此真乃我中华之福啊。”黄宗羲抚摩着胡须心满意足地笑道。不知为何自打从皇宫回来之后,黄宗羲就觉得自己浑身都充满了精力,仿佛恨不得自己立刻就生出三头六臂为未来的圣王打下一个扎实基础。

“那是当然,殿下毕竟是陛下的儿子。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殿下继承了陛下的胸襟与见识,又继承了其父的智慧,可见日后也是个不世的明主啊。”陈家明点头称是道。

“镇海公说得是。殿下天资不凡,想来在商业上造诣应该也不逊于陛下。看来杨家的家业也算是后继有人了哦。”黄宗羲冷不了的说道。虽然他与陈家明都是孙露身旁的心腹重臣,然而随着这些年陈家明在帝国金融界的活跃表现以及女皇对其的信任,都让包括黄宗羲在内的众多大臣心存忌惮。当然黄宗羲并不是一个小鸡肚肠的人,不会为了陈家明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就,进而对其个人产生什么想法。只不过而今陈家明的地位实在太特殊了。加之皇夫的过早离去,都让这位镇海公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众矢之的。更何况现在作为帝国继承人的杨禹轩已经过早地流露出了自己的才华,黄宗羲很想知道作为岭南财阀领军人物的陈家明会如何看待此事。

“殿下如果能像陛下那样精于经商的话当然是件大好事。人道‘政经不分家’。古往今来善于经商者大多也善于治国。”陈家明说到这里顿了一顿,随即回头向黄宗羲淡然地说道:“不过殿下终究是陛下的儿子,他日后将继承的是孙氏王朝这份家业。相比之下杨家的家业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黄首相,您说呢?”

“镇海公的见解十分独到。不错,一个人确实只能继承一个姓氏。但却可以同时继承两份家业。只不过到时候两家势必得并为一家了啊。”黄宗羲趁此机会翻出了一个众人争论己久的问题道。

事实上,有关皇长子姓氏以及杨家家业的继承人问题在臣子之间一直有着不小的争议。大多数科举出身的官僚重臣都认为杨禹轩该随母姓,改姓为孙。这样一来他才能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而岭南一系,特别是杨家方面对此却一直持保留态度。因为这么做的话就意味着杨家将绝后。毕竟杨绍清在死前只有杨禹轩这一个儿子。

当然解决杨家香火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让陈家明八岁的次子,也就是杨开泰的外孙,改姓杨来作为杨家的继承人。事实上,陈家明的夫人杨氏(杨绯儿)本人也曾多次向人半公开地暗示过这种可能。不过陈家明本人却一直都在推辞此事,甚至还有传闻说他为此训斥过自己的夫人。另外就是让皇女杨念华来继承杨氏家族,但这意味着日后杨家得招女婿。而一些注重血统的杨氏长者则倾向于从杨家的宗室中挑选一个合适孩子过继给杨家。甚至还可以指定杨禹轩日后的子嗣为继承人。总之办法有很多,却都存在着一个关键的死结难以解开。那就是杨家家业的继承问题。

众所周知,新安杨家是中华首富,说其富可敌国那是一点都不为过。更为重要的是,杨家掌握着香江商会大量股份。任何人一旦继承了杨家的家业都将直接成为中华商界,乃至世界商界无可厚非的巨头。于是乎,杨家的继承问题也就不再只是单纯的“家事”,而是切切实实的“国事”。在这种氛围下,由陈家明的儿子继承杨家就有些违背帝王之术的原则了。因为陈家同杨家一样掌握着巨大的财富与地位,一但两家合一恐怕会危及皇室的地位。这一点也恰恰正是黄宗羲等人一直所以担心的事。同样的若是由杨氏宗族的人来继承,皇室也还是得面对一个富有而又强势的宗族。因此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大臣都倾向于让杨禹轩做继承人,进而将杨家的家业没入皇室。如果杨氏一族反对较强烈的话,则由杨念华来做继承人,与其兄长一人一半分割家产,以求达到削弱杨氏一族的目的。就目前来说,杨家的抵抗并没有黄宗羲等人想象中的那么强烈。真正的阻碍却是来自于陈家。由此黄宗羲便觉得自己身为首相有必要在这件事上给陈家明“提个醒”。

眼见黄宗羲如此明了地将杨家的继承问题摆了出来,陈家明不禁在心中皱起了眉头。不过在表面上,他还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只见他处变不惊地朝天拱手道:“杨家的家业究竟该由谁来继承,最终还得由陛下来决定。更何况杨太公身子尚还硬朗,日后有的时间从长计议。黄首相,我看咱还是先来谈谈眼前的几桩要事吧。”

给陈家明这么避重就轻地一说,黄宗羲自是不好再往下点穿下去。于是他当即便将面色一改,哈哈一笑道:“镇海公说得是。瞧我这一兴奋,竟差点把正事都给忘了。不知镇海公今日来鄙府有何要事啊?”

“黄首相真是客气了。皇长子学有所成,任谁都会感到高兴的。”陈家明微微欠身后插入正题道:“其实,在下今日前来主要还是为金融上的事。这一来,朝廷新五年计划杨家提交国会审议,不过国会方面似乎对国债的发行量有异议。这二来,东瀛的战事眼看已经进入尾声,朝廷在倭国建立钞局也该被提上日程了。因此在下想就这些问题与大人您先通一下气。”

“恩,国债的事本座也听说了。国会方面似乎认为朝廷所定的发行量过多了一些。镇海公,你怎么看待此事?”黄宗羲听罢想了想,探身询问道。

“依在下看来,国会的想法其实也不无道理。”陈家明跟着解释道:“多数议员之所以认为国债发行量过多,是担心这笔债务日后会成为朝廷的负担。”

“负担?他们是担心朝廷到时候无法还这笔债吧!真是荒谬之极!”黄宗羲眉毛一挑道。在他看来议员们的这些想法简直就是在侮辱朝廷的能力。这就像是一个人跑去向另一个人借款,而对方却质疑他的还款能力一样。只不过这一次借款人成了国家,借款对象则成了百姓。一个政府被百姓质疑还款能力,这在士大夫们看来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更不用说是现在如日中天,被万邦景仰的中华朝了。只不过为了内阁在民间的形象以及国债的名声,朝中的大臣们最终还是隐忍下了这口气。反倒是一些在野的士人看不惯国会的这种势利风气,毫不犹豫地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抨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