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当文秀之听说“贼兵势大”这句话之后,吓的脸色煞白,哆哆嗦嗦的喊了几句“这可怎么办?”之后,就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民练的下层军官大多曾经参与过惨烈凶险的东平大战,虽然同样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终究还保持着最起码的镇定,马上就和李乙丑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乙丑兄弟,刚才的斥候说贼人约有万余,我估摸着应该没有这么多。”
“就算没有一万,七八千总是应该有的。七八千呐……”
所谓的斥候,不过是民练当中那些会骑马的步兵而已,他们侦测回来的情报未必准确,但是在这么近的距离上,就算是不准确的情报也不会偏差太多。
万余贼兵突然出现在身后,这事怎么想都觉得有些诡异。若是贼兵有一万的话,加上挑夫、丁壮和辅兵等,最起码也有两万五千的规模。
两万五千贼兵,居然无声无息的在身后冒出来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难道说贼兵全都长了翅膀?
现如今再去想这些细节问题已经来不及了,最要紧的赶紧做出迎战的准备。
随着李乙丑一声令下,淮扬民练急急忙忙的摆开队型。
毕竟是第一次实战,民兵们的战斗准备进行的有些乱。而且军官们又没有战斗经验,往往会发出一些前后矛盾的命令,所以效率很低。
贼兵已经很近了,近的可以听到对面传来的锣鼓声。
毕竟是第一次作战,李乙丑还是有些紧张,嘴巴里干的总是想喝水,下意识的看看四周,发现那些盐贩子兄弟们也是一副同样的表情。
当贼军出现在视野中以后,这种战前的紧迫气氛反而有所缓解。
侦查斥候说的没有错,贼兵确实“势大”,铺天盖地黑压压的一片,没有一万也差不多有七八千了。只是这些贼兵的军容很不整齐,乱糟糟的根本就谈不上队型。手里的武器也五花八门,除了数量稀少的刀枪之外,更多的则是铁叉、扁担、木棒之类的农具,其中还有很多老幼妇孺的身影……
所谓的贼兵不过是一伙流民罢了。
李闯和张献忠把大明朝折腾的天翻地覆,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卓然的战斗力,之所以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个:携裹流民。
当几万甚至几十万流民汇集到一起的时候,一旦形成统一的指挥,其本身就是一股毁灭性的力量。还会形成扩散效应,很快就可以携裹更多的流民进来。如同滚雪球一般,规模会越来越大……
“对面只是流民,一击即可破之。”李乙丑大喊着给手下的民兵鼓劲儿,并且很快就点明了战斗的要点:“只需击败夹杂其中的少量贼兵,流民定会一哄而散……”
对面的敌人虽然在数量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但是李乙丑说的很对: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也许只要一次凶猛的冲锋,就可以击败他们。
若是能够击败这伙流民,也是一桩不小的军功,从来都没有打过仗的民兵们对于军功有着近乎于迷信般的渴望。尤其是在发现对面的敌人就是一群没有战斗力可言的流民之后,战斗意志顿时爆棚。
对面的贼兵也发现了李乙丑的民兵,一边乱糟糟的调整队型,一边敲锣打鼓的鼓噪着……
到了这个时候,监军大人文秀之也察觉到敌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顿时就变得兴奋起来,扯着喉咙高声叫喊:“诸军用命,必可斩将夺旗建不世奇功。此战之后,本官必上报朝廷,为我淮扬民练诸健儿请功。人人皆有封赏,个个都有功勋……”
淮扬民练的士卒大多来自底层,前不久还是颠沛流离衣食无着的流民,突然就有了建立功勋接受封赏的机会,顿时高声呐喊起来。大家想的是尽可能多的砍翻几个贼兵立功受赏就可以了,至于监军大人说的“斩将夺旗”建立不世战功,却只能当作耳旁风。因为对面这一大群贼兵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旗号,更不知道他们的主将在哪儿!
对面的流民队伍人数众多,后面还不断有人陆陆续续的到达,扬州民练这边的兵力明显要单薄很多。还在对方只是人多而已,完全看不到盔甲、盾牌和制式武器。
“弩手准备。”李乙丑用力一挥手,身边的传令兵急急忙忙的发出旗令。
大部分民勇都能准确的理解这个简单到了极致的命令,并且能够迅速的张开弩臂,把钢弩后面的铁托拽出来抵在肩膀上……
以寡击众,利在速战,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上前二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