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给力(2 / 2)

伏罗希洛夫接着又提到德国有可能直接进攻法国或英国,或同时进攻两国;并问英法总参谋部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又应该如何来支援它们。杜芒克回答说,如果法国受到攻击,波兰就有义务来援助法国;还“必须看局势是如何发展的”。又一般性地讨论了一下之后,会议开始转入一个现实的问题。伏罗希洛夫以更加明确的方式间道:“英法总参谋部认为红军可以跨过波兰北部,特别是维尔纽斯突出部分,和跨过加里西亚,以便同敌人进行接触吗?苏联军队会被允许穿过罗马尼亚领土吗?”

杜芒克和德拉克斯极力避免回答这些问题,最后只得说他们必须请示本国政府。两人都表示了这样的看法,即波兰人和罗马尼亚人一旦处于战争之中,是会请求俄国给予援助的。杜芒克认为,他们将“恳求大元帅支援他们”;德拉克斯则认为,他们如果不请求帮助,那是“难以想象的”。德拉克斯强调指出(伏罗希洛夫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如果他们在必要时拒不求救而让自己的国家横遭蹂躏,可以设想它们将会变成德国的省份。”伏罗希洛夫只是用一种稍微不同的方式又重复了一遍他的“基本问题”,坚持说他必须得到“直截了当的答复”。“没有一个确切的、不含糊的答复,军事会谈继续下去是没有用处的。”这时,英法代表就指出,伏罗希格夫已提出了不属于他们权限之内的政治问题。他们建议说。由于波兰和罗马尼亚都是主权独立国家,苏联政府应当要求它们来答复这些问题。但是俄国人坚持说,在同波兰和罗马尼亚政府磋商中负责决定这件事的是英法两国政府。他们认为,如不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开始了的一切讨论就全都是徒劳的。“苏联军事代表团不能建议它的政府去参加一项如此明显地注定要失败的事业。”

正如西兹在听到14日会议的经过情况之后打电报给伦敦时所说的那样,俄国人现在已经

提出了关系到军事会谈成败的根本问题,它也的确是自从政治会谈开始以来我们遇到的一切困难的根源所在,那就是,在苏联的各邻国仍然坚持某种抵制的情况下,如何同苏联达成任何有益的协议,而这种抵制只有……等到已经太迟的时候才能解除。

但是,这块死人骨头藏在壁橱里这样长时间,也的确是件怪事。西兹和纳吉阿尔满足于让它放在那里,那是很自然的。但是为什么俄国人要等到这么晚的时候才把它提出来?是不是正象德拉克斯所猜测的那样,他们坚持要英法两国派军事代表团到俄国来,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来到“可以吓唬德国,并使苏联政府得以向希特勒施加压力,使其接受它的条件”?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故意不把军队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的问题提出来,以便在最适宜的时刻把它作为中止军事会谈的一个借口。但是直到8月15日夜间(即这次关键性的军事会谈举行后又过了二十四小时以上),莫洛托夫才得悉里宾特洛甫提议亲自来莫斯科,所以伏罗希洛夫在14日对杜芒克和德拉克斯讲那些话时,他还不知道8月12日献给德国的那支俄国序曲将会有什么结果(而且序曲的内容意味着同德国人的谈判估计将是长时间的)。俄国人在当时和以后的看法都是,就是因为西方国家在俄**队进入波兰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才终于使苏联政府相信,英法两国对签订一项条约的谈判并没有诚意,这就使得他们除了同德国和解之外别无选择余地。俄国人在同西方国家谈判的同时,又同德国开始了谈判,不管他们这样做的最终意图究竟是什么,但有一点似乎是清楚的,那就是他们把进入波兰的问题看作是手中的一张最有用的王牌,要到临近终场时才打出去。由于伏罗希洛夫在13日已得悉英国对地面战争立刻能提供的兵力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也拿到了进一步的证据,说明西方国家对待那些不能保卫自己的小国的态度是多么的不现实(在俄国人看来),所以他大概接到了指示,告诉他现在已经是该把要害问题向杜芒克和德拉克斯摊出来的时候了。即使英法两国能在俄**队通过波兰的问题上给俄国人以满意的答复(俄国人一定知道这是不大可能的)他们也总是会找到另外的争执问题来中断同西方国家的会谈,如果同德国的谈判看来有可能付给他们更高的利润的话。

不能否认,俄国人把俄**队的过境权这个问题当作试金石是有充分理由的。而莫洛托夫8月22日对西兹讲的那些责备的话也是不无道理的。他说,西方国家缺乏诚意,这就使得苏联政府不能不深信它受到了愚弄;缺少诚意的最好证明就是,军事代表团的来到竟“完全不准备去解决关系到整个相互援助问题的基本要点”。看来似乎很可能的是,对俄国的军事能力评价很低而对波兰的军事能力估计过高的西方政府,原希望能在俄国以军用物资支援波兰方面作出某种安排(如果要使波兰的抵抗能力不至于立刻耗尽,这种支援一般认为是必要的),而又不牵涉到军队过境这个棘手问题。但是,正象莫洛托夫已指出过的那样,至少法国政府是清楚知道这个过境权问题对俄国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它在过去曾不止一次地被提出过,特别是在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时期。然而西方国家能够提出来的唯一解决办法依然只是“等着瞧”。由于极权国家和民主国家在看法上的不同,大概才使得俄国人不能正确认识西方政府,特别是英国政府所面临的真正困境。它们怎样来使现实政治的需要同对一个主权独立国家自作决定的权利的尊重调和起来呢?除了不愿意帮助扩大**的领域,除了个人的好恶之外(而且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都是可尊敬的人,他们愿意公平对待那些已被他们置诸翼下的小国),它们还不得不考虑到国内和海外“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舆论,自从捷克斯洛伐克被英法逼上灭亡之路后,这些海外国家对于小国的权利问题就变得特别地敏感了。

经过这次排炮般的攻击以后,出现下述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5月15日,莫洛托夫向西兹面交了苏联政府对5月8日英国建议的正式答复;苏联完全拒绝了英国的方案,理由是,它没有规定英国和法国应承担互惠的义务,以保证苏联抵抗直接的进攻。在俄国人看来,要建立一个体系,使之成为对蠢蠢欲动的侵略者的真正威摄力量,需要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苏联和西方国家必须缔结一项互助的三方条约;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也必须象波兰和罗马尼亚一样,列入保证体系之内;必须有一项军事协定,规定各保证国家彼此援助的方式和范围。

莫洛托夫告诉西兹说,在这…中,苏联政府认为最重要的是互惠关系。因此在下一阶段的谈判中,英国政府首先集中全力寻求一个能使俄国人在这一点上满意而又不必缔结一项三方条约的办法。从5月月中到24日,外交部拟订了一系列的英国方案,并与法国以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商讨。5月19日,哈利法克斯从迈斯基处获悉,任何缺少一项三方互相保证的条约的安排都不能使苏联政府满意。次日,在去日内瓦出席国际联盟理事会议的途中,哈利法克斯在巴黎与达拉第和博内讨论了当前局势。在与法国部长们谈话中,哈利法克斯仍然坚持说,要英国政府接受一项三方条约会有很大困难。但是,22日在日内瓦与迈斯基进行了又一次长时间的谈话之后,他认识到,英国的选择可能是要么签订一项条约,要么英苏谈判破裂,两者必居其一。在日内瓦,哈利法克斯还同罗马尼亚的一名代表(克雷齐亚努)以及拉脱维亚外长(蒙特尔斯)分别举行了会谈。这些会谈使他确信,波兰、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各国对于苏联政府心中在打算的那种同俄国的关系,仍然是强烈反对的。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