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火中取栗(2 / 2)

激动的联队长怒而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即便如此还是有大量的士兵成为病号

第四师团大量人员战前减员。凑巧的是。当其他师团浴血奋战的时候。第四师团的位置最好。距离战局最远。在前线打成一片的时候,第四师团竟然可以稍微改动一下路线,就可以直抵北京。

员重要的是。直抵无人防守的北京,马上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一般骤然充满了火力。塞得满满的战地医院瞬间清空,不少官兵表示就算带兵也要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的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于是在其他师团灰头土脸的时候,行进在进北京的大道上的军队成了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第四师团,成了最威武的部队,拼死搏杀,伤兵满营的第十三师团如果光看样子的话,恐怕连给第四师团提鞋都不配。

第四师团走了一夜,等到快耍白天的时候终于现。距离北京已经不远了。按照参谋的计算。这一晚上走了二十五里,只要再走六天就到了”最主要的是,前面现了一只敌军。这下可把第四师团的精神头吓没了。

这只中**队是第七师残部。好容易突围出来。虽说逃了一条命。但是拼杀数日,枪炮损失殆尽”战斗力锐减;拼命走了一晚上,天亮的时候现同一条路上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数量最少一个旅团!

还有什么好说的,跑吧!第七师残部顿时换乱起来离开大道向附近的山区逃离。以当时日军的士气和作战习惯。中**队几乎肯定会遭到追击,而以当时中**队的状态。一个大败仗恐怕是跑不了的,说不定还会全军覆没。

奇怪的是。很久却没有现日军的追兵。第七师残部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如临大敌地布置了警戒哨,但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的烧起饭来!

时间紧迫,绕道的话说不定就会被日军合围,第七师残部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大路。结果一路平安。在松了一口气之后,第七师残部碰到了另外一只军队,正是张斩率领的救**第三军第四军。看到人数众多的救**,第七师残部可算找到了主心骨。战场上也不多话,第七师残部所有士官升一级。直接成了第四军第七师的骨干。

“第四师团?”张斩面容古怪,在日本派遣军中,第一军是名副其实的强军,第一第二师团都是相当强悍的对手,就算第三师团稍弱。也是响当当的狠角色。第二军稍差一些,不过也不烦第五师团第十七师团这样的拼命三郎,第三军就相对更差一些。只有第九师团还算可以。而第四军已经属于最差的一类师团,第四师团番号这么靠前,按理说不会编进※

突然间张斩想明白了,原来是大队师团啊。想到这里。张斩不由得感慨老天爷照顾,这支部队可比的上北京城里面的尊贵第一师打仗是不行的,跑路的本事大大的有。在抗日战争中第四师团南下,每次参战,中**队一听是“大除师团”往往士气倍增,踊跃突袭逆袭,各部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有力打击下。网到前线的第四师团猝不及防,确实吃了几个窝囊的败仗,这样的情况甚至牵连了友军,以至于友邻部队向十一军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因为敌军士气大振,也会打输。

第十一军看看的确是这道理。自此同样是甲等配置的师团,前线出现的番号就总是第三,第十三这样的师团。而第四师团就专心在后方“待机。了。中间出了个军司令官不信邪。派第四师团在长沙会战中打主攻,结果第四师团一进长沙就被赶了出来,全线溃败,司令官灰头土脸地回了日本。

长沙会战中第四师团的表现给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结果就是淀兵团成了“丧门

星。”哪个军都不敢要。大本营只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长期驻扎上海。这回中**队就想打第四师团都够不着。无奈又生了第四师团人员向**军的新四军倒卖药品的事情。让大本营十分懊恼。

虽然说第四师团窝囊。毕竟是甲种师团。老兵多。有经验的下级军官多。当时日军前线

各师团和中**队作战损失很大。急需补充毛练有素的人员,既然第四师团作为整体作

战不利,上司便不时抽调只人员补充到其他师团,也算是物尽其用。然而,这些人员的

作用可就不好说了。

第一零六师团本来就也是出身大队,所以第四师团的补充官兵来了以后很容易适应,而他们的老乡也不时从第四师团过来探望心一零六师团的官兵很快就现他们之间的告别很新鲜。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挨挡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如果战况较好,就说“武运长久如果情况不妙,就说“九段圾见”。

然而,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其词却是:“保重贵体。”让听到的一零六师团军官们哑然。还有一部分兵员转到了第六十八师团和第三十四师团。这两个师团在衡阳和芷江打了几场苦战。

战斗一开始,第四荷团的老兵又故伎重演,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纷纷入院。消极但合理地拒绝作战。当然。也有些人循规蹈矩的投入了战斗。这一段时间的战斗中**队投入了极大的力量,师团损失很大,芷江一战,从第四师团转来的中队长就战死了四个。负伤的老兵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养病”的前辈们还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玩命阿?”至于自己不愿意参战的原因么,也有老兵这样解释听说这次出击我们是担任佯攻的,这很没有意思,如果是主攻么,那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喽。

第四师团包括其他的大除部队,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呢?要说关西人不会打仗也没道理。因为同样出身关西的京都宇都宫师团就很能打。原战车小队长福田,即作家司马辽太郎有一个很好的分析。他认为这个。原因是大除地域的独特文化造成的。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普通平民即农民,土地和人身都依附于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尊崇对上级的效忠,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这也是日本军队的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队却有点儿不同。这个地方是随着商业展起来的,居民多与商业有关,所以对大名掌握的土地并不象农民那样看重,对大名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税收。捐税等等。大队的平民几百年如一日还要和大名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是完全谈不上了。

于是,作为领主的领主,天皇的地位也就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二战中的大陈人毫不否认自己会为“大日本帝国”为天皇而死,然而,大队人却不会急着去“为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所以……能不死还是不死。看待命令,大队人也习惯的要“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象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于是在第四师团内部有所谓“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则。或许商人的本性,决定了大队人根本就不适合参军吧。

既然是这样的军队,那可真是老天爷眷顾啊,不打都不好意思啊,张斩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个可怕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