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音乐大才】(1 / 2)

 在英国留声机公司收购百代以前,百代唱片在中国主要有“总发行所”和“中国唱片公司”两个机构。

仅在去年上半年,“中国唱片公司”的毛利润就达到10万元,但“总发行所”却亏损足足8万元。抛开各种支出成本,百代唱片其实已经连续亏损四年。

主要原因是时局动荡,从中原大战到一二八事变,搞得百代唱片的发行业务困难重重。

要知道,百代唱片的“总发行所”,可是承担了整个中国将近一半的唱片公司的发行业务。由于战乱原因,唱片在上海灌录出来,别说卖了,简直都没法运输到外地市场,能不严重亏损吗?

就在今年初,英国留声机唱片收购了中国百代唱片的母公司,随即进行了一系列公司结构整合。原本的“总发行所”和“中国唱片公司”合二为一,行政效率大大提高,而李楷生这个华经理也是在那时候被聘任的。

一般情况下,民国外资企业的华经理只是摆设。因为政府规定,每家洋行(外资公司)都必须聘任华人经理,洋鬼子们只好找一些买办当经理。

这些华人经理的主要责任,其实是负责沟通人脉渠道,基本上是不管公司经营的。

但在历史上,李楷生却是百代唱片扭亏为盈的关键。

此君上任做百代唱片的华经理后,立即选贤任能,招聘音乐人才。同时,又借中国人的抗日救亡心理,积极发行大量的爱国歌曲。比如新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就是由百代公司推出的。

现在的李楷生处于关键时期,他刚刚走马上任,必须尽快弄出一两张热卖的新唱片来。

30的唱片版税分成,实在是太离谱了,即便包含词曲作者和演唱分成,还是一个无法接受的价码。李楷生皱眉道:“周先生,恕我直言,你要价太高,我最多能给15的版税。”

周赫煊也不着急,只是淡定的笑道:“你知道我现在出版小说,出版公司给的版税是多少吗?”

“多少?”李楷生还真不清楚。

周赫煊递了一支香烟给李楷生,自己也点上一根说:“50。”

“那可真是……厉害。”李楷生已经找不到形容词了。

民国时期的作家很吃香,作品版税分成高得吓人。稍微有点名气的作家,版税至少就在15以上,像鲁迅这种文坛顶级大腕,可以拿到35到40的版税。

胡适曾经创下过45的版税纪录,但那种情况并不常见,他的版税现在已经跌到40了,跟鲁迅的价位差不多。

而周赫煊属于特列,《泰坦尼克号》发行时,便已经拿到45的版税。现在的《黑土》即将发行单行本第一册,20多家出版社抢破头,其中有9家出版社开出50的天价版税。

出版公司也是有成本的,行政开支、机器损耗、编校、印刷、纸张、油墨、运输、发行、缴税,各个环节都需要钱。周赫煊的50版税是什么概念?他一个人就拿走了大部分利润,而出版社只能赚点辛苦钱,甚至一个弄不好,出版社还有可能面临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