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与大师交心(2 / 2)

无赖神医 财高八斗 0 字 2022-01-13

“施主,老僧末迟一步,差点让施主受伤,还请见谅……”桑吉堪布双手合十为礼,“不过施主的力量当真强大无比,竟然能以一人之力对抗全寺的僧人,连主持师兄的“斗”字真言都未能压制住施主,以老僧看,那最后一击就算是鄙寺侥幸占得上风,只怕也是个两败俱伤之局!”</p>

叶之秋还礼道:“大师过谦了,我看大师也是位念力高手,只怕还在那位主持大师之上。”</p>

“‘大师’是汉称,我们这里叫‘喇嘛’就可以了,我可受不起施主这堪布的尊称……其实我的力量虽然稍高于主持师兄,但对佛法地理解和参悟却远远不及。后者才是我所应追求的真谛.而且,我这种微薄的力量和叶施主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桑吉堪布微笑道,事实上,这是过谦之语,他当年为追求佛法而主动放弃主持之争,随后参悟大道,佛法精深,在色拉寺的威望极高,不在主持之下。</p>

“桑吉堪布太谦虚了。其实,争胜之术乃是小术.活人之术才是大道久闻堪布不仅佛法精深。而且医术也是首屈一指,在下对医术也颇为喜爱,正好向堪布好好讨教一番。”</p>

叶之秋的话让桑吉堪布眼中一亮,不住颔首:“好一个小术大道!我观叶施主身具佛性,所言甚得吾心,看来我们还真是有缘,可惜施主尘缘未尽.还需在这大三千红尘中浮沉。”</p>

叶之秋见这位高僧的意思,竟然是对自己不是和尚感到可惜,心中不由暗暗打鼓:家里还有美女翘首期盼,谁想出家啊!何况我还有娶两个老婆宏伟计划,要真出家当个喇嘛,只怕连老爸老妈加上八斗“三老”都会杀到西藏来……</p>

叶之秋想了半天。终于憋出一句自认为有内涵的话出来:“这个……嘿嘿,大师现在何尝不是浮沉于尘世之间呢?虽然我不懂什么佛理,但也听人说过.只要心中有佛,何处皆可修持……大师不必在过执着,我们还是来讨论讨论医理吧!”</p>

“说的好!”桑吉堪布知道让叶之秋与自己谈论佛理确实是为难了点,便与他谈论起医术来。</p>

说道医术,叶之秋的兴致顿时高涨,桑吉堪布在与他交流了一番后,对这个年轻人也是另眼相看,在这位喇嘛看来,叶之秋在医术方面的造诣和成就,丝毫不亚于在其力量方面地程大。叶之秋从桑吉堪布走进一步也详细地了解了藏医的基础理论,果然与中医大相径庭,却有隐隐有相通之处。</p>

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龙”、“赤巴”、“培根”;七大物质基础,即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即小便、大便、汗。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地运动变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上述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保持着相互协调和平衡,当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出现过于兴盛或衰微地情况时,则会出现龙病、赤巴病和培根病,治疗上就需要对三者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到协调状态.其中,“龙”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动力,其性质近似于漠族中医的风或气,但含义比中医的风或气更为广泛:“赤巴”译成汉语是胆或火,具有中医“火”的性质,主要功能是产生热能,维持体温,增强胃的功能,长气色,壮胆量,生智慧等:“培根”译成漠语是涎或水,它相当于中医的津、涎,但含义较为广泛,与人体内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地物质和机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p>

关于疾病发生的机理,藏医认为归根到底是由于“龙”、“赤巴”、“培根”三者之间失去平衡和协调,使身体的元气受到了伤害,因而危及健康。因此,治疗的目的,就是调整这三大因素地偏盛偏衰,使其能够重新协调起来。</p>

由于民族习惯及民俗关系,藏医对于人体解剖及生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古代藏医用各种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各脏器地生理功能,例如:心脏——国王,端坐在宝座上,居人体胸腔的正中;肺脏——犹如大臣和太子,围绕着君王;肝戚和脾脏——似君王的大、小后、妃,处在君王下端,但关系又很密切;肾脏——像一座房屋的脊梁,没有它,身体就不能成为一栋大厦。</p>

从这些有趣的比喻可以看出,古代藏医已对人体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叶之秋知道无法完全以中医的理论解释藏医,但对桑吉堪布治疗的一些医案很咸兴趣,在听他谈论治疗方法和理论依据时,暗暗以中医的角度想像如何如何治疗,如何能以最安全和最快捷的方法使病人得到最好的恢复。一番谈论下来,两人均感觉受益匪浅。</p>

叶之秋从谈话中也了解到,桑吉堪布正在研究如何将念力更好地和医术融合在一起的课题,与他的法医道有异曲同工之妙,便将自己的一些经验说了出来,并当场演示了自创的灵针之术,并阐述了灵灸之术的要领.藏医之中也有针灸之术,这下让桑吉堪布有愧不如的同时也大受启发,开辟了新的思路。(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