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决赛之卡罗尔的作用(2 / 2)

卡罗尔这么说是因为他清晰的记得在他的前一世2009年4月4日德国vs威尔士的比赛中,比赛进行到第67分钟,德国队已经2比0领先了,但在威尔士的全力反扑下,德国队后防有些吃紧。所以,在一次中场的无谓丢球之后,巴拉克批评了波多尔斯基几句。然后,波多尔斯基居然向球队队长打了一记耳光!</p>

而且更为恶略的是事后波多尔斯基居然没有被惩罚,德国队功勋老队长巴拉克被“白打“了。</p>

因为不满意勒夫把自己安排在了左中场的位置,从而缺少足够的支持,所以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的波多尔斯基在听到巴拉克的训斥之后突然爆发,打了巴拉克一记耳光——听起来“耳光事件”只是偶然,但事情的真相却没有这么简单。两人早就不对付了,只不过现在有了一个契机才得以显现出来而已。</p>

波多尔斯基是“英雄出少年”,而巴拉克在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同乌克兰的附加赛中才脱颖而出,那时他已经26岁了。但波多尔斯基在年仅20岁的时候就已开始成为德国球迷的偶像,那时候他和施魏因斯泰格在2005年联合会杯上都有不俗表现,可谓是一夜成名。在当时,德国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这对年轻才俊,而作为球队领袖的巴拉克却成了配角。矛盾的种子在那时候就已经埋下。</p>

作为球队的领袖,巴拉克有资格对波多尔斯基大声训斥,但随着波尔蒂年龄的增长,巴拉克的权威也在日渐消退。</p>

2006年世界杯之前同美国队的热身赛上,在巴拉克训斥自己的时候,波尔蒂还是唯唯诺诺。但3年过去了,波尔蒂已不是当年的波尔蒂,他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毕竟,他在目前这支德国队中也是一员老将了。</p>

欧锦赛之后,巴拉克先是和比尔霍夫闹出矛盾,随后又因为替弗林斯说话而遭到勒夫的“镇压”,他在波多尔斯基面前的权威更是严重缩水。所以,在卡尔迪夫的千年球场,波尔蒂能够理直气壮地对巴拉克说“不”。</p>

两人之间有代沟。巴拉克太“独”,不太喜欢和队友、尤其是年轻人打成一片。而波尔蒂却是一个非常开朗的人,无论赢球还是输球,他都能保持轻松的心态。无论是处事原则还是论资排辈,波尔蒂和巴拉克之间都有很大分歧,出现“耳光事件”也就不奇怪了。</p>

当有媒体问卡罗尔是否只是为了英格兰的获胜而编造这一切时,卡罗尔先是瞥了一下嘴。</p>

“不,我敢以我的人格保证德国队内部绝对有问题,你们可以去问德国的球员和教练,也可以从德国队在面对克罗地亚和奥地利的比赛中去看,勒夫早就想把弗林斯和巴拉克赶出国家队了,这些都不是什么太过秘密的事情,而且勒夫的排兵布阵也很有问题,至少我知道拉姆对于自己踢左路是很不满的。”</p>

“而且德国队内部很多人对于勒夫和领队比埃尔霍夫都是意见非常大,如果不是进入了决赛,他们的内讧你们早已经知道了,现在只是被掩盖住了而已!”卡罗尔今天是语不惊人死不休!</p>

欧洲杯决赛后,德国队领队比埃尔霍夫和队长巴拉克之间爆发严重的口角冲突,这也是两人不和的开始,而在下半年,巴拉克又和比埃尔霍夫两度大打“口水战”,令德国队更衣室的矛盾逐渐浮现,然而更令人惊讶的还在后面,库兰伊擅自离开德国队,引发德国足坛轩然大波,这名沙尔克球星也被勒夫宣布永久开除出队,但很快巴拉克再度发飙,炮轰矛头直指勒夫,令勒夫受到了上任2年多来最大的一次信任危机。</p>

“我知道的就有库兰伊、巴拉克、弗林斯、拉姆……对勒夫和比埃尔霍夫是有意见的,勒夫为了他所谓的‘青年化’,在摧毁德国队的荣誉与尊严!”卡罗尔继续着他的信誓旦旦!</p>

“我敢保证德国队内部100%有着矛盾……”</p>

……</p>

在决赛前一天卡罗尔对于德国队内部内讧的言论引起了滔天巨浪,在半决赛中惊世一扑之后又一次吸引到了全世界球迷的目光。</p>

虽然德国队内部巴拉克和勒夫都是占了出来反对卡罗尔的言论,但是德国队此时确实是矛盾深化,卡罗尔的话语让这种矛盾更加激化,虽然德国队内刻意在外界表演友爱,但是球员之间,球员和教练组之间的问题已经被卡罗尔加剧了,德国队内的心思愈发的不团结和杂乱。</p>

现在的德国队就像被媒体放在了显微镜下,任何一丝一毫的不完美都会被媒体大说大论,这种压力,这种压力下产生的烦躁,让德国队内的不和谐越发的加重,就像是2012-2013赛季的皇马,在内部的纷乱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走向毁灭。</p>

这种情况下的德国队如果是遇到顺风顺水的比赛,那么还能够掩盖住内部的不和谐,但是一旦是遇到了困境,打逆风球,此时的德国队能否还有那么大的能量去战胜强敌?</p>

而欧洲杯的决赛,自然不会是顺风顺水的比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