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掌 假象(4K)(1 / 2)

汉祚 我是菜园子 0 字 2022-01-11

 随着刘禅道道旨意下来,整个五丈原大营便轰然动作起来。</p>

一种名为紧张的气氛席卷了所有人的感官,并持续发酵。</p>

便如这漫天的雨丝一样,纷纷撒撒地掉落下来。</p>

和董允、费祎等一众官僚渴求稳定的想法不同,刘禅对司马懿这一波到来是早有预料的……</p>

毕竟手里捏着答案反推哪还有什么难度?</p>

更别说司马懿有什么理由不来?</p>

武侯病逝的消息恐怕在昨天晚上便被其人通过各种手段猜了出来——最起码,在司马懿的心中,此刻便是武侯未死,也处于不能理事的状态,不然旬月来种种应对如何解释?</p>

没人比司马懿更了解诸葛亮!那一万兵丁便是试探,而接下来的前移大营就完全有些肆无忌惮的意思。</p>

同时,转回到刘禅的立场,除了一开始稍许紧张外,到了后面真是越来越从容……毕竟嘛,眼下局势如此,就算是糟糕又能糟糕到哪里去?</p>

如果真是一败涂地,被人一朝打落尘埃,那活该他这个穿越者死无葬身之地。</p>

说白了,有多大力气使多大力气,做就是了!</p>

除此以外,刘禅心中倒也不是真的一点没底。</p>

据他所知,这一时期蜀汉军队的战斗力是不比曹魏弱的,除了因地理位置受限的骑兵以外,其他兵种作战能力甚至比曹魏要强,不然袁綝老将军此前也不会说出五万打七万可以不落下风的话了。</p>

当然,真正打起来不是这么算的,各处调兵遣将,何时进攻,何时防守,以多打少,以少胜多......这都是有先例的。</p>

而打仗这东西,即使不借用千百年后的战争论科普,稍微有常识的人也应该都明白何为战争。</p>

用稍微复杂一点的话来说,战争即为政治的延续。</p>

而如果再浅显一点,战争无非生死罢了。</p>

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起魏、蜀、吴三国交战至今,且不说什么君臣大义、家国情怀,这人是死了一茬又一茬,直到今时今日,还在前仆后继......</p>

当然,战争从来不是孤立的行为,也不是突然发生的,它的扩大更不是瞬间的事情,相反,它需要时间的积累、情绪的酝酿以及来自整个社会的现实照射。</p>

战争不是短促的一击而是由一系列军事行动组成,在某个特定框架下,交战双方都可以把对方前一行动及其一切现象,作为衡量下一行动的尺度,因而军事行动向极端发展的趋势又会得到大大的缓和。</p>

这就导致了一个什么情况呢?</p>

除非看到特别大的战机,或者被逼到绝境,不然任意一方都不敢彻底放手一搏。</p>

便如现在的蜀魏两军,气势上看都没问题,但落到实处,蜀军只是在斜谷水上起了几座浮桥,而曹魏从前移三百步后便也是再无动静。</p>

“粮秣不用忧虑,虽说之前打北原损失了一波,但后方赤岸府库和斜谷邸阁往来不断运送过来,再加之此前屯田所得,只要补给线不断,应该可以撑上旬月左右。”翌日晚间,五丈原中军大帐之内,新任尚书右仆射费祎走后,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董允便负责起了整个后勤粮秣运筹,“而旬日过后便是秋收将近,届时又可以撑上一会,怕就怕战端一开,流民四起,耗费起来,便是无底洞了。”</p>

“这就不用考虑了。”刘禅摇头制止对方继续说了下去。“真到了那种份上,谁也没有办法,人都死了,还谈什么粮秣呢?多言无益……”</p>

“喏。”可能是经历昨天一遭,董允说话却明显小心了许多。“那便是粮秣足堪使用了。”</p>

“军队士气如何?”刘禅微微颔首,转头问向坐在主位上的姜维。“我听说昨天晚上左部扬威将军刘敏营中闹了一会,可有大碍?”</p>

“回禀陛下。”乍坐在主位上的姜维还有些不适应,略显拘谨的拱手道:“昨晚之事,臣去了解了一番,却是士卒之间的私怨,无关此次大战。”</p>

说罢,忽然想起自己似乎没有回答皇帝第一个问题,又连忙道:“但连绵阴雨,天色沉沉,士卒总归是有些厌战的,不过这点想必对方也是如此。”</p>

“士气还需重视。”刘禅拢手在前,提醒了一句。</p>

“喏......臣今日便已传令下去,适当在餐食里放上少许肉汤,应该能有所缓解。”姜维在稍微一顿之后,继续说了下去。“只是这么一来,消耗便更多了。”</p>

“这是哪里话?”刘禅摆了摆手,直言道:“只要士气提升上来,战时少死些人,便是消耗大一些也值了。”</p>

这话听着颇有人主之姿,姜维也自然是拱手称是。</p>

旁边董允再要说话,却忽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一个满身狼狈的信使捧着文书走了进来。</p>

黄皓赶紧上前接过,便要递给刘禅,刘禅却努了努嘴,示意先给姜维。</p>

待到姜维恭敬接过打开去看的时候,却是忽然惊疑出声。</p>

“出了何事?”刘禅询问道。</p>

“陛下,乃是孟将军急报。”</p>

姜维连忙将文书递过去,同时解释不停:</p>

“却是前方斥候探得一个时辰前曹魏大营再度有动静......”</p>

“终于来了吗?”刘禅伸手接过,打开一看,心中一动,却又当场失笑,并直接开口:“他们居然退了吗?”</p>

“便是如此,却是退了两百步再度扎营。”姜维勉力收拾情绪,拱手道。</p>

“这又是什么意思?”董允简直有些糊涂了。</p>

仗是这般打得吗?</p>

刘禅摇了摇头,却目视姜维:“可有什么想法?”</p>

“臣可以大略猜度。”姜维想了想,沉声道:“如果前番看确像疑兵之计,但连续这般就有点假了,司马懿也不是如此无聊之人,他此举定有什么目的,或是北岸,或是此地。”</p>

刘禅点头,这便跟自己想的一样了。</p>

其实很简单,司马懿哪里会无聊到这般地步?再说那阴雨天来回扎营不要烦心费事、消耗精力的吗?</p>

与其用这般计策,不如老实歇着养精蓄锐多好?</p>

那结果就显而易见了,司马懿定有阴谋。</p>

帐中一片安静,董允想要开口,却一时想不到说什么,以至于蹙额思索起来。</p>

刘禅看着帐外的细雨也是一阵出神。</p>

事情是很简单,怎么处置才是关键。</p>

且被司马懿这来回捣腾了几回,不说到时大战具体如何,就说这战前的思绪都耗费了不知道多少。</p>

</p>

良久,刘禅方才缓缓道:“把这封文书给左将军送去......顺便抄录一份给王子均。”</p>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左将军吴懿督左部军事直面北岸,而王子均乃是关键后手,自然也要让其知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