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僵持(2 / 2)

“元……元帅阁下,他……他们拥有可怕的武器。”

“不要找什么理由!”杜伦尼大为光火,厉声道:“卫兵,把他给我拖出去,立刻绞死!”

两名卫兵如狼似虎扑了过来,那军官大惊失色,厉声求饶:“元帅饶命,元帅饶命啊,不要……”

等到军官被卫兵拖出帅营,被这巨大地噩耗惊得傻掉的将领们才纷纷回过神来,维堡大捷带来的热烈氛围已经一扫而空。火药库被炸,几十万公斤火药以及几万发炮弹被毁,这意味着法军拥有的几百门大炮成了摆设,没有了炮弹,它们就什么都不是。

现在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就地在维堡驻扎下来,等待后方把火药补给送上来,然后再向前进攻,但这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等到火药送到维堡的时候,只怕冬季也到来了,那时候的北欧,将不再适合作战了。

剩下的选择就是继续向前进攻,追着联邦溃兵的屁股一直杀到斯德歌尔摩,逼迫联邦女皇签订城下之盟。可问题是,没有了足够的弹药支撑。杜伦尼不知道他手中这支强大的法军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这支军队他是完全以火器为支撑建设的,军团里甚至没有配备基本的重剑兵,而是清一色的火枪兵。一旦弹药耗尽,他精锐的法兰西陆军将不得不拿着步枪去和联邦落后的野蛮军人去进行冷血的格斗。

除了这两个选择,其实还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撤军,但这根本不在杜伦尼的考虑范围之内。

博腾湾,玫瑰亲王的命令已经传达,清一色挪威人组建而成的北地军团正在紧张地修筑防御工事,准备在博腾湾和法兰西人来一场生死较量!这些挪威人长年生活在气候恶劣的北极圈地带,生活清苦,忍耐力惊人,几乎生来就对生死有一种天生的漠视。

他们的武器非常落后,许多士兵手里拿的甚至是坚硬的白榫木棍,但他们的斗志无疑是相当高的。如要让他们拿着木棍去和弹药充足的法军较量,这固然跟送死没什么区别,可如果让他们和法军进行冷兵器格斗,那么就完全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博腾湾往东数千里,另外一支军队正在向西疾进,他们就是奉列谢林娜女皇之命前往维堡增援的莫斯科军团!这支莫斯科军团跟挪威北地军团一样,也是由生活在极北苦寒之地的贫民所组成,这支军队也许没什么战略战术可言,也谈不上什么优良的纪律作风,但对死亡的忍耐力惊人。

在这支军队向西疾进的时候,玫瑰亲王的命令半途送到,在接到命令之后,这支军队就直接折道向南,浩浩荡荡地开赴立陶宛去了!出征前,列谢林娜的命令很清楚,一旦越过国门,他们将完全听命于联邦的玫瑰亲王,所以军团指挥官毫不犹豫地执行了亲王殿下的军令。

从莫斯科往南千余里,柯蒂奇的新军正衔枚疾进!一年多前,他只率领2000名学员从斯德歌尔摩出征,现在,他麾下已经集结了20000名精锐士兵!并且还是清一色的骑兵,高加索的大批战马给了柯蒂奇一个巨大的惊喜。

虽然,这支骑兵的骑术实在不怎么样,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柯蒂奇想要的只是骑兵的超强机动力。作战的时候,他的军队还是必须回到地面上来的,因为他所有的战术都无法在马背上实现。

这支由训练有素的学员担任基层军官的军队,完全服从于柯蒂奇的领导,指挥起来就如臂使指,灵活迅速。

靠着精良的指挥,靠着精良的纪律,靠着优秀的素质,柯蒂奇带着他的新军在奥斯曼腹地转了一圈,在给予背信弃义的奥斯曼人一个深右的教刮之后,就迅速原路返回,然后越过广阔的乌克兰平原,浩浩荡荡地杀进了波兰。柯蒂奇已经完全得到了玫瑰亲王的真传,他从未想过率军增援北线战场,他进攻的矛头已经指向了法兰西帝国刚刚征服不久的欧洲大平原,只要在那里点起一把火,马上就能让法兰西帝国的局势变得糜烂不堪。

失去了后方支撑的杜伦尼集团,不可能在北线战场支撑太久,他不可能什么给养都从前线征集,粮划或许还行,弹药也行吗?柯蒂奇对于玫瑰亲王有种近乎盲目的相信,他相信玫瑰亲王一定会顶住杜伦尼集团的进攻。

当杜伦尼仍在维堡犹豫不决的时候,玫瑰亲王却在整个战场上悄然布局,一张庞大的包围网已经悄悄向杜伦尼集团和法兰西帝国覆盖过来,在北线战场远未分出胜负之前,玫瑰亲王却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在为后续的战略做部署了。

当然,这一切部署还得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北线战场的走向!如果北线顶不住杜伦尼集团的进攻,斯德歌尔摩沦陷,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而要在北线击败强大的杜伦尼集团,除了人为的努力,还需要借助天时的因素。

骑兵撤往博腾湾的路上,联邦军士气低落,维堡沦陷,军队主力尽失,仅靠这些剩下的残兵败卒,如何抵挡刚刚打了胜仗的士气如虹的精锐法军?也许过不了多久,联邦就要覆亡了吧。

在所有撤退的人群中,只有玫瑰亲王表情轻松,抬头看了看北方的天际,淡淡自语道:“冬天,很快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