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太子之争及谋朝篡位二三事(上)(2 / 2)

庶门 一语不语 0 字 2022-01-09

“要保持枪管的密闭,严丝合缝,最好能将火药装在一个小的子弹里。”刘愈提改进意见时连同子弹的形状和远离也画在图纸上,“前面的弹头部分先不用装,先将这密闭的子弹研究出来。”</p>

因为刘愈对火药并不了解,黑火药的一硫二硝三木炭他记得,至于其他的对他来说都很陌生。只隐约记得将硫酸和硝酸加棉可制成一种有效的火药,因为这两种化合物在现今阶段提纯的难度,刘愈这思路也仅仅是处在萌发阶段。</p>

正跟诸位工匠商量着,一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叫了一声:“刘小兄。”刘愈转过身,正是韩升。</p>

“什么都别问,到了就知道了。”韩升笑盈盈的故作神秘。</p>

刘愈就怕他是笑里藏刀,但见带他去的方向是往皇宫,心说应该是皇帝找他。难道是楚王提前回京了?</p>

外面还是阴雨不断,刘愈与韩升一同进了皇宫,没往雅前殿,也没去峰翠宫,而是直往内廷方向走,快到内廷时,又转个弯,到了一处宫殿,没从正门走,而是从侧门进去。</p>

隔着屏风,能听到前面诸位大臣的议论声,争吵的似乎还很激烈。</p>

“这是内议厅。”韩升解释道,“平日里朝议结束,若还有议则在这里进行,能到这的,至少也是二品以上的官员。”</p>

屏风是半透明的,能看到瓦面有不少的大臣,而老皇帝坐在当首的位置,不说话,而只是让臣子自己议。没有皇子和公主,在议的也都是六台衙门经常行走的重臣。</p>

本来刘愈也没当稀奇,本来一介武将,负责皇宫安全的御林军统领,对于朝事应回避。但既然老皇帝让他来,就是想让他听听,说不定之后还会询问他的意见。刘愈也就留心了些。这一留心听,才发现商议的事不简单,是商议立太子的事。</p>

这在当下可是最忌讳的话题,也不知是哪个朝臣不开眼上奏皇帝说起立太子的事,而皇帝这次却没有像以往那般大发雷霆,只是叫来朝中数得上号的大臣以及一些退休赋闲的老臣,叫在一起商议。说白了就是听听众位大臣的意见。</p>

这出发点是好的,但刘愈心知现在朝臣基本都是拉帮结派,跟诸位皇子公主走的近的不在少数,泾渭分明,他们说出的话也未必是公允的,大多数都是在为自己效忠的皇子公主说好话。刘愈听了听,支持四公主和四皇子的人最多,这也是朝中势力划分的体现,在三皇子和五皇子相继倒台后,苏碧和苏壬也成为皇储最有力竞争者。当然这是在普通朝臣眼中的看法。</p>

为七皇子苏哲,也就是楚王说话的近乎没有,当然更没有人为九皇子苏彦说话。这也代表着两人在朝中根本无自己的势力,其他一些还算有名望的皇子和公主,诸如六皇子、八皇子和长公主、二公主,也都有人支持,连刚回朝不久的二皇子苏典也有老臣提出,说到“国有长君”的问题。毕竟苏典是皇帝的嫡子。</p>

自始至终,老皇帝都不说话。</p>

“刘小兄,你如何看?”韩升突然笑看着刘愈。</p>

刘愈不由苦笑,这问题分明是不用问的,朝臣的意见显然都不符合老皇帝的意愿。也就是说老皇帝肯定不会当众提出立楚王为太子的问题,这不合民意。</p>

“韩老哥,是皇上找我来,还是您老?”刘愈反问道。</p>

“是皇上的意思。”韩升突然看着屏风外道,“你没有注意,有个重要的人,一直没吱声?”</p>

刘愈看了看,果真记起右相袁博朗也始终没发表见解。照理说他是新任的右相,又是两朝老臣,说话份量不一般。</p>

韩升道:“袁相的态度,应该跟你我一样,一切都依照皇上的意愿。这也是皇上在此节骨眼上启用他为相的初衷,有些话,若是皇上问起,你也要小心应答。”</p>

刘愈这些还是明白的,点头表示同意。</p>

刘愈再盘算一下,楚王羽翼未丰,虽然已成年,但也需像顾命大臣一样的臣子相辅佐,若说文臣方面以袁博朗为首,那武将方面老皇帝希望他刘愈稳定大局。刘愈再想,若是能将袁博朗拉拢过来,或许对将来的时局会有帮助。(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