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2)

变天 断刃天涯 5706 字 2019-09-28

这个观点的核心论据。是1913年12月23日《美联储法案》通过。爆世界级别的战争条件终于成熟了。基辛格博士说的拖了许久的战争机器终于可以启动了。

这个观点沈从云持不敢苟同的怀疑态度银行家大战争财不假这一点是由于欧美列强的国家没有货币行权造成的。(注:美联储是私人性质的机构恐怕中国没有多少人知道吧。)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美国在一战中向协约国提供了3o亿美元的贷款和6o亿美元的出口物资如果战争的结局是德国获胜银行家们手上的协约国债券便会和废纸一样正是基于这一点美联储的几个股东摩根、洛克菲勒、保罗-沃伯格和希夫才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口袋竭尽全力将美国推进战争。

沈从云感兴趣的是战争必将带来恐怖的物质消耗那么作为一个中立国不在这上面做点文章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现在沈从云面前的抽屉里就放着一份报表里头记载了自打欧洲军事竞赛开始以来沈从云从其中到底赚了多少。多了不敢说这些年从列强手里借来的贷款已经全部捞回来还多了两倍。

有一个问题是沈从云一直在考虑的那就是如果可能是否考虑一下在1917年英、法最困难的时候给协约国来个雪上加霜。如果历史因此被改写那么银行家们的口袋恐怕要破一个大窟窿了。不过作出这个决定实在是太难了尽管美国人的军队现在就是渣但是这个国家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实在不能不让沈从云慎重的看待这个问题。最后的决断沈从云还是决定等一等到时候看看在战争的初期能捞到多少筹码在决定哪一方好了。

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缓缓的从哥伦比亚大学的身边流过一个年轻的中国学生抱着一摞子书站在校园门口四下张望着。

“你好!”一个穿着天蓝色军装的中**人朝年轻人笑着走了过来主动打招呼。

“你好是你让人带话要见我么?”年轻人露出迷惑的表情与军人握了握手。

“如果你是马寅初那么约你见面的人就是我。”军人笑了笑伸手道:“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聂梓休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应该算是你的学长了。现在中华共和国空军中服役今天到曾经就读的大学来看看听说你正在攻读经济学博士所以想见一见你这个给中国学弟。”

在美国遇见从国内来的人尽管是第一次见面马寅初还是颇为激动的握着聂梓休的手道:“你好!聂学长你是刚从国内来的吧。”

聂梓休笑着说道:“是的来美国参加一个航空交流活动。我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找一个地方坐着喝点东西说话吧。”

马寅初自然还是有点怀疑一个中国空军的军官特意把自己叫出来就是仅仅因为自己通过了经济学的博士论文就找上门来一定要见认识自己。心里怀疑归怀疑马寅初还是跟着聂梓休来到一家咖啡馆找了个位置坐下叫了两杯咖啡后聂梓休一直看着马寅初不说话。

其实聂梓休心里也纳闷的很临行前沈从云居然把自己叫去指名道姓的要自己来找这个叫马寅初的年轻人说他是个人才一定要想办法弄回国去。聂梓休实在想不通沈从云是怎么知道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留学生是人才的?

沈从云当时的借口是说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直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关注这些在美国留学的学生沈从云是因为马寅初读的是比较少见的经济学而且还读到博士了这才注意到这个年轻人的。

聂梓休对沈从云的说法没有完全相信的意思多年的给沈从云当财政主观的经验告诉聂梓休沈从云在很多时候总会有一些出人预料但又效果显著的举动。比如沈从云在美国投资的这些公司福特、美孚等等都为沈从云赚了大把的钞票。根据聂梓休对沈从云的了解沈从云是没到过美国的表面上斯蒂芬是沈从云的代理人这些都是斯蒂芬的功劳。实际上斯蒂芬多次在聂梓休面前表示出对沈从云在投资眼光方面的敬仰有几次喝高了还透露出大部分投资都是在沈从云的授意下进行的。

假如斯蒂芬说的都是真的那么沈从云看上的这个年轻人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关于这个问题即便是沈从云来了也无法解释。因为很简单沈从云对马寅初的了解仅仅的是因为一句话“错批了一个误增了三亿。”在这个时间段马寅初还没有表轰动美国财政界和经济界的《纽约市的财政》一论文压根就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尔。(注《纽约市的财政》一文后被列为哥伦比亚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材。牛人啊!)“学长您找我就真的只是为了看看我?”马寅初被聂梓休看的有点不自在了壮胆先问了一句。

聂梓休回过神来想起沈从云之前的交代赶紧笑着说:“呵呵就是来看看而已。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估计你会感兴趣的。”

马寅初皱了皱眉头道:“什么事情?”

“联合基金你知道吧?我打算介绍你去联合基金兼职我想这对于你的学业可能有所裨益。”聂梓休实在想不明白沈从云到底打的什么算盘?无缘无故的让自己来找马寅初然后安排马寅初到联合基金里面做事情。

“啊?太感谢您了!”马寅初没想到有这种好事联合基金在华尔街可是有着响当当的字号的能进入其中兼职就能接触到更多的金融界的内幕这对马寅初的学业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火车在巴黎车站缓缓的停下来专列上下来的中**官们很快就把周围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