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十节 高老七的醒悟(2 / 2)

这还是这半年来父子关系明显改善的结果,从天汉三年起,刘彻刘据父子就因为刘彻执意将酒也列入国家专营,还征税酒税的原因,一度闹得很僵。

整整一年,刘彻见到刘据就不知道为什么,心里面全是火气。

一度,他都想废太子了!

太子如此单纯,非国家之福!

最后,刘彻还是服软了,因为当时他选定的太子继承人,当时还没封王的刘膊表现令他失望。

若当初,刘膊能有现在的刘弗陵一半聪慧。

说不定,那年,刘彻就要动手废太子了。

天汉四年夏,刘彻封刘膊为昌邑王,命其出长安就国,算是给那次的废太子风波,画上了句号。

但父子关系,却就此僵硬了下来。

直到今年,才慢慢好转。

而带来这一切变化的,刘彻心知肚明,就是眼前的年轻人张恒。

“后生,听说你跟搜粟都尉桑弘羊要结亲了?”,刘彻问道。

“不敢欺瞒王翁,正是如此!”,张恒笑着答道,顺便出一个邀请:“婚期就定在下月辛亥日,届时王翁若得空,还请不吝赏光!”,“呵呵!”,刘彻摇了摇头,道:“老朽老矣,恐很难再像现在这样出门看看了……”语气充满了感慨。

他对在身旁侍奉的金日谭吩咐道:“翁叔,将吾的那块凤玉拿来!”

身边的金异族男子,点点头,取来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

刘彻将那块玉佩递给张恒道:“这是老朽给新娘的贺礼,别推辞收下罢!”,张恒也不矫情”大大方方的接过礼物,揖谢道:“长者有赐,学生不敢辞,谨谢之!”

“这就好!”刘彻满意的点点头。

对于张恒跟桑弘羊的联姻,刘彻是打心眼里赞同的。

在他眼,张恒跟桑弘羊联姻之后,以现在张恒跟太子的关系,将来,他百年之后就不用担心倾注了他大半辈子心血的盐铁官营制度,有人亡政息的可能。

“后生方才好像在吟一新作……”,刘彻不动声色的问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刘彻把玩这句诗句,看着张恒笑问:“后生想去尝试一下游侠儿得生活?”,“非也!”张恒拱拱手,心道:“我一直在等你问呢!”,“不敢欺瞒王翁,此诗还有下!”,“恩?”刘彻好奇的问道:“说来听听……”

张恒于是就将《侠客行》后面的诗句背诵了出来。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刘彻微微一笑,把玩着这些新奇的诗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ua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好诗!”刘彻抚掌赞道,这几句一出,全篇的风格就完全变了”从对游侠的赞誉,变成对忠臣志士的推崇。

妾自古多豪侠,民风好侠。

张恒又是一个气血方刚的年轻人,从前作《胡无人》,刘彻就能看的出来,这今年轻人,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因此”能写出这样热血的诗作出来,刘彻倒并不好奇。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春秋,流芳百世外?”高老七的心神却全在了被张恒改过的最后一句之。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高老七看着张恒”微微怔:“这就是侠的最高境界吗?难怪我以前一直觉得,虽然我一直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可却总是少了些什么,原来原来,真正的侠,是这样的!”

这一刻高老七醒悟了!他觉得自己已经似乎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真正的游侠道路”一个能越前辈剧孟、郭解成就的道路!

张恒念完最后一句,也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最后一句,他是没办法”不得不改。

因为里面的典故,张恒翻遍了所有的书籍”都没有找到。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有太多的典故没有生。

像成语,不学无术,,就是霍光的政敌,给霍光贴的标签,在这个时代,是特定给霍光一个人所用的,就跟南陵的某些人在私下议论的时候说起小人这个词语的时候,不用想,大家都知道,指的就是张恒。

“意境不错!”,反复揣摩一番之后,刘彻给出了评价,但却也仅此而已了。

终究,在这个时代,赋才是主流,才是正道,就连楚辞都成了偏门了。

不过也没妾系,诗词歌赋,本就不过是调剂之用。

真正的实力,还是得看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其他的一切,吹的再好,也顶多能混个侍,或是像枚乘之子一样,当今专门给天子写赋赞美的御用人。

就连司马相如,也被自己的名声所累,尽管有治世之才,最终却还是没办法实际为官一任。

所以,不擅长作赋或者说不能抄袭名赋大作,对于张恒来说,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不用担心以后被人抓住名声,做章,给他的未来设置障碍了虽然张恒本心还是不想当官。

当时代如此,由不得他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