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士子竟然有四人上榜,这对士族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他们绝不容许,那些寒门打破士族垄断仕途的特权。
但在征北军治下,他们还不敢明目张胆的暗害这些寒门士子。不过手段万千,既然不能来硬的,那就来软的。
就在众多寒门士子相互庆祝之时,士族派来的管事纷纷上前招揽。或许以重利,或欲招为女婿。
很快,十几名寒门士子中,便有近半人被士族的许诺所打动,转而投靠了士族门下。
当李戬得知此事,顿时气得脸色铁青。自己好不容易遴选出来的人才,就这样轻易被士族收买了?
于是,李戬当即毫不客气的将那些被士族收买的士子,全部打入冷宫。虽然不会在明面上将其剔除,但今后想要在征北军体制下谋求上进,已经不可能了。
四月初八,李戬于大都督府召见前十名士子,亲自授予其进士出身,一番问询对策之后,依次赐予官职。
鉴于这些士子毫无为政经验,自然不可能下放至地方为官。而是任命他们为各曹佐官,协助各曹从事处理政务,以积累经验。
官职虽小,却是身居要害部门,能够参与征北军的决策。稍加时日,就算不能晋升中枢,亦能外放一方为官,前途不可限量。
特别是前三名一甲及第,全部留在李戬身边,担任文书,协助他处理政务。尽管官职依然不大,却是一步登天,想不飞黄腾达都难。
当众人得知这个消息,顿时大为震撼。没想到这次科考,影响竟然如此之大。
一些心有犹豫的士族,顿时大为悔恨,早知如此,就该派出族中优秀子弟,参与此次科举了。
有了这第一次科举所带来示范,更多的士子开始把目光瞄向了下一次科举。下一次,无论如何,也要考上前十名,出人头地。
许多信心不足的士子,存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心思,开始举家前往北部四郡,力求能够进入前百名,参与第二轮考试。
因为李戬在任命前十名进士官职后,又赐前百名内的士子为同进士出身,下放至地方为佐吏。
尽管较低,但至少还是混入了征北军体制内。只要有足够的能力,未必不能得到重用。
第一次科举的结果,总算尘埃落地,但余波还在不断扩散之中。
征北军之前在各乡县修建的学堂,已经基本完成。李戬当即趁着科举余热未尽,再次布告关中各地,招募士子担任各乡县夫子,教授学童。
为了激发众士子的积极性,李戬在布告中承诺,凡是愿意应聘为夫子之人,依然可以参加科举,且在科举之中,还能加分。
并且,凡是教授的学童成绩优异,身为夫子同样享有加分权力。纵然最终依然无法考上进士,还有其他晋升渠道。
教授蒙学的夫子,在三次科考落榜之后,依据其教学成绩,酌情给予调升县学先生。只要表现良好,未来也可提升为教谕,主管一县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