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局势(中)(1 / 2)

大宋帝国征服史 cuslaa 3486 字 2019-08-16

 政和七年三月十三日,辛丑。西元1117年4月16日

夜。

汴京,皇城,睿思殿。

巨烛熊熊,兽香袅袅。

殿东的御书房中,一个身穿道服、发插玉簪的中年男子端坐在细木精雕的御桌之后。这中年男子,不过四十上下的样子,蓄着三缕清须,眉清目秀,看上去风神俊朗,乃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美男子,正是大宋当今的天子赵佶。

御桌之前,高高矮矮的站着七八个大臣,皆是身着朱紫,分作两班,左右侍立。站在左首最前的是一个年过花甲但仍不失风仪的老者,也是当今天下权力仅次于赵佶的人物----公相蔡京,其后二人则是太宰郑居中、少宰刘正夫注1,而立于右首最前便是掌枢密院事的检校太尉童贯。这七八个人,就是领导大宋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政事堂、枢密院两府的全班人马。

几个宰臣突然在夜中被唤入宫内,互相之间都是面面相觑,都不知发生了何事。童贯偷眼上望,见着赵佶脸上的表情有喜有忧,却也看不出什么名堂。 只有蔡京一人,显得气定神闲,看上去早已知道内情。

磨蹭了一阵,郑居中当先出班:“陛下夜召臣等入宫,却不知为了何事?”

“今日朕连夜唤诸卿入宫,却无他事,只为了两份刚刚递进来地紧急军情。”赵佶说着。抬了抬手,示意侍立在身后的一个内侍把摆在桌案上两份奏折传下去。

紧急军情?!众宰臣的脑袋里都转着问号,尤其是童贯,更是满头雾水。他看赵佶的神情,并无怒意,应该不是地方叛乱的消息。但若是从西夏、辽国这一西一北的两个地方传来的情报,却绝不可能绕过他这个统领大宋西北两面防务的河北陕西宣抚使,那还有何处有军情?值得官家把宰相们都连夜召进宫中?童贯强忍着想抢先翻看奏折的焦急,看着郑居中把两份奏章接到手中。

郑居中从内侍手中接过奏章,腰部却不由自主的微微弯了一下。这个内侍也并非常人。而是当今朝中权位仅次于童贯地大宦官----梁师成,若说到天子的宠信,他也许还在童太尉之上。\\\\\所以朝堂百官,都对其礼让三分。就连他身为宰相,也免不了要弯弯腰。

郑居中拿着奏章。先习惯性的看了看首页上的上奏者,一份是来自广西帅司,而另一份则来自泉州知州,又看了看尾页地时间,两份奏折。一份写就于元月下旬,一个则出自于二月末。位置、时间相差甚远。但在最后一面,却都有银台司收讫的印章。他瞥了前头垂手恭立地蔡京一眼,银台司是掌受天下奏状案牍的衙门,同时负责把奏章目录抄送御览,归属于门下省管辖。作为兼领门下侍郎的太宰,他如果没收到哪份奏章,就只会是一人从中作梗。为了限制蔡京不断膨胀的权势,郑居中刚刚受命卸下了领枢密院事的职务,转而专任太宰一职。但今日地两份军情奏章,即未经过政事堂。也没有上报枢密院。而是被蔡京当先捅了上去。郑居中心中明白,这是蔡元长在示威啊!

暗暗叹了口气。抛开对蔡京专权的愤恨,郑居中重又把心神集中到奏章上来,两地相隔千里,时间差距近月,蔡元长却又要故意避开两府,到底是什么紧急军情?他皱眉深思,一边一目十行地检看起奏折。===不移时,两份都已翻看完毕。抬手按序次把奏章交给童贯,他这时的眉头,却锁得更紧。

童贯不顾礼仪的一把将奏章拿过来----此时并非在朝堂之上,也没有太多的规矩,并不用担心哪个不开眼的御使奏他君前失仪----只展开一看,几个熟悉的字眼就登时蹦入他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