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四大名著(2 / 2)

至于在拍摄过程当中坠马,受伤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饰演司马懿的魏棕万更是在拍摄一场骑马的戏时,直接从马上掉下来,肩部着地,差一点儿连命都丢了。

可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他们愣是把《三国演义》给拍完了,说是奇迹,一点儿都不过分。

要知道,所有的剧组成员在此之前,可是一点儿的经验都没有,成千上万人的战争场面,该怎么进行调度,马上厮杀该怎么拍摄?

这些谁也不知道,不光他们不知道,就是从香江请来的专家也是一头雾水 ,因此,他们也只能摸索着拍,效果不行,就重新来过。

单单是一场长坂坡,王福林和蔡小清就带人在内蒙足足拍摄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才算是把这场戏给拿下了。

“不容易,不容易啊!”

阮若林也不禁发出了感叹。

“好了,总局和台里也知道大家都辛苦了,可是,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剩下的还有后期制作,大家可不能松劲儿,另外就是宣传工作,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尽可以畅所欲言!”

现在已经不同于往日,关于如何宣传,现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多路数可以参考,而这些办法,其中有好些都是易青当初在京台电视剧制作中心首创的。

有奖竞猜,让主创参加访谈节目,剪成片花在电视上播,或者干脆在报纸上开辟专栏,这些都是办法。

不过······

“阮主任,还有诸位前辈,我倒是有个想法。”

阮若林看向了易青,笑着说道:“都说了可以畅所欲言,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

易青考虑了一下,开口说道:“我觉得,现在宣传不是最重要的,三国的故事早就已经深入人心,就算是不宣传,只要公布了播出的时间,相信到时候,全国得有超过80的观众会做在电视机前面等着看,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可以接着这个机会,普及一下历史知识,比如剧中的一些道具,礼节,这些都是咱们的传统文化,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为什么不借助《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来一次大的知识普及呢!?”

听到易青这么说,王福林率先眼前一亮,在拍摄的过程当中,他们研究,考证,不就是为了让这部戏更加严谨嘛,电视剧本身严谨了,可普通的观众却不知道,好像这些工作专门是为了给那些专家做的了,实在不划算。

“主任!我觉得小易的这个想法很好,普及一下咱们传统的文化知识,这个很有必要。”

现在的人们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却一个个都在全面朝着西方看,极度推崇西方的文化,反过头来鄙视自家的,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了糟粕,应该被摒弃,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嗯!这个想法很好,我看可以宣传普及两不误,等到电视剧播出的时候,每一集都挑出里面的历史文化知识,在报纸上开辟专栏,让更多的老百姓学习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小易,你的这个想法好,太好了!”

其他人也是纷纷点头,他们付出那么多的辛苦,拍摄《三国演义》,要做的可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他们也想要通过电视剧这种艺术呈现形式来宣传中国文化。

这件事很快就被确定了下来,后面的讨论,易青就没有再参加,可是等到散会的时候, 他又被阮若林给留了下来。

阮若林的办公室内,易青坐在沙发上,和他一起的还有王福林,任大会,他实在是摸不着头脑,阮老太到底找他还有什么事。

“小易!这份文件,你看过吧?”

阮若林说着,递过来一张纸,易青只扫了一眼,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这份文件还是三年前看过的,上面的内容是关于拍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立项报告,只不过当时看过之后,央视这边也就没有了下文。

当时台里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三国演义》上面,哪里还顾得上其他的,就算是有心,也没钱。

《三国演义》的总投资达到了将近一个亿,再拍《水浒传》?

钱呢?

今天阮若林又把这个拿出来,是想要干什么?

“主任?上面又把任务给拍下来了?”

阮若林点点头:“四大名著已经拍摄了三部,现在只剩下一部《水浒传》了,做事讲究要十全十美,剩下《水浒传》不拍,全国的电视观众怕是也不答应啊。”

易青听着,道:“可是山东台那边的《水浒人物志》到现在也没几年啊,现在央视这边就拍《水浒传》的话,是不是太匆忙了。”

“不挨着,山东台那边是按照人物本纪拍的,而且,最终也只拍到了梁山排座次,现在央视既然要拍,就打算拍全它,小易,你脑子活,跟着一起讨论讨论!”

得!

这怎么又被抓了壮丁了!

易青心里也是无奈,可是还没办法拒绝,下意识的朝着王福林看了过去。

不会又是这位老先生领头吧?

1秒记住顶点: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