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2 / 2)

贾政的书房其实叫灏海堂,他其实想叫《灏海笔记》的,不过既然艾若这么说了,他也不想跟艾若为这点事争,没说自己的主意,就直接写上书名,让人印去了。后来艾若听说了,又吼了贾政一顿,贾政现在很能了解艾若了,表示,艾若觉得自己取的名更好,哈哈大笑!</p>

林海也写了一本,他现在已经去了兰台寺,有的是时间看书写字,而且因为有了图书馆,他有空也会去看书。</p>

要知道,图书馆虽然很被艾若鄙视,但是对此时的人来说,这里真的好书很多。要知道,因为圣人给了特权,这里把国家收藏都弄出来加印了。你想,这些书不是一般能看的,再说,国子监和翰林院也不是读书的地方。</p>

艾若倒是都印了不少,放在图书馆门口的书铺里卖。开始时,林海倒是买了不少,这些对读书人来说,几乎是盛宴。艾若天天捧着账本笑,因为她们书铺天天门口排队,各家的管事们拿着书单子,让人包书。艾若的印书铺,天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的疯狂的加印,艾若觉得,这才是生活。马上把啥烦恼都忘记了,对贾珠说,看到没,“知识就是力量。”</p>

贾珠倒没翻白眼,看着账本可高兴了,认真的点点头,再不觉得家道艰难了。艾若非常高兴,现在贾珠的成长让她被治愈了。自己果然很成功的把一个熊孩子教得正常了。不过,这个正常与不正常,就得看是谁看了。</p>

回过头来说林海,林海把书买回去,也就开心了一段时间,天天在书房里捧着书那叫一个美啊。不过他很快发现,坐在图书馆里,反而能沉下心来,认真的做点事。</p>

要知道,艾若的图书馆可不许说话,全按着现代大学图书馆写的规则,虽然开始时,大家很不适应,不过在被赶出去几个人之后,图书馆沉寂了一段时间,大家宁可去买书了。不过,有时谁家能买得那么全,最后没办法,还是得去图书馆。</p>

但很快,大家发现了好处。自己看自己的,别干扰到别人。就跟现在网络写手没事就说什么关小黑屋一样,你在书房里,家里人只怕还以为你没事,有点什么事,就来叫你;还有朋友没事也过来跟你聊天,有孩子的,还得防着孩子过来让你陪他玩玩,于是一天时间全荒废了。在图书馆就不同了,带着目的来的,于是找到自己要用的书,赶紧趁着人家没关门,快点把自己的事干了,也没人打扰,事半功倍。</p>

其实有林海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艾若盖图书馆除了帮贾政攒人品之外,其实还是奔着钱去的,不然她能数银子数得那么开心。看的好的,出门左转,有得卖。她还特意做了什么皇家珍藏版,送了一套给皇家,送了一套给国子监,官学。有那有钱又爱装的,不买一套都对不起那牛皮的装祯,于是那套死贵的珍藏版卖得特别好,不提前半年预定,都没有。那书,说白了,就是给不读书的人的。</p>

刚说了,书被卖得不少,但是,也不是人人能跟那些有钱人似的,买全套的珍藏本,当然,珍藏本也分系列,不可能真的能搬一个图书馆去。</p>

清流之中也有那有钱的,不过人家只买自己需要的,过了不久,看林海总在图书馆里,便问他为何如此,听林海这么一解释,马上也想到,自己倒是常和同僚相聚,说是读书,其实都是闲扯去了。不然为何,总是半夜苦读,因为那会才是真的没人干扰。现在能在图书馆里安静的读会书,或者处理一下公文,倒也不错,于是大家倒是不约而同的,都慢慢的接受了图书馆文化了。</p>

紧接着,贾政和林海的书出来,也摆在图书馆里,任人取阅,大家一开始其实并不很接受,虽说这里最初的想法是平民也可以进来读书,不过真的认字又没功名的平民,谁有空用大把的时间在这里读书?这儿还是读书人的天下,对于这种半文半白的读书笔记,接受度其实并没有那么高。</p>

这跟游记不同,游记是比较随性的,大家都知道。可是读书人对读书笔记是很看重的,觉得贾政这么写,实在是有辱斯文了。</p>

不过贾政这么坦然的写了,还用自己的字作为书名,觉得他这么迂腐的读书人,竟然会这么干,一定是有理由的,于是才耐着性子细读。随后林海的书一出,大家也就更奇怪了,舅婿两探花写这么浅显的书,意欲何为?是啊,意欲何为,贾政能说,我是写给我老婆看的吗?不能!他也是读书读迂了,越发的不能说谎了,只能笑笑,一言不发。</p>

林海是知道底细的,但林海天生的就是做官的人,他自然要发表一翻言论,表明,他们写这些书,实想让哪怕一般的妇孺都能看得明白,更不要说黄口小儿了。</p>

主要是他们也是沾光,当时老圣人没事也弄了一本看看,随口说,“当初白居易把诗念给不识字的老妇听,也是这个意思吧?”</p>

大家自然要脑补,马上就是赞声一片了。两位都是探花郎,学问不用说,自然是极好的,此时他们不卖弄学问,而是深入浅出,让大众享受读书之乐,实大善也,倒是为他们俩攒了不少人品出来。艾若总管实现了自己双丰收的愿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