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四十章 半斤八两(第三更)(1 / 2)

巨浪 闪烁 4124 字 2019-10-06

 斗打到十一点三十分的时候,德意舰队已经露出了败

当时,“日耳曼”号在距离美军五号主力舰大概二万米左右的时候挨了第一枚穿甲弹。// w w w.//

炮弹落在了舰桥的顶部,摧毁了主光学测距仪与火力指挥中心之后,改变弹道方向,击中了后方的烟,并且生了bào zhà。

万幸的是,穿甲弹没有在烟里面生bào zhà。

因为建造时间晚,且在定型前,“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已经在太平洋战场上参加了多场海战,很多设计缺陷都暴露了出来,所以“德意志”级战列舰在设计的时候就针对这些缺陷做了重大改进,其中就包括为烟敷设与司令塔相同厚度的防护装甲。

可以说,烟一直是“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最大弊病。

采用单烟的设计方式,好处是可以缩短舰体长度,并且可以通过将烟与舰桥合并在一起而减小上层建筑占用的甲板面积。可坏处却更加明显,受烟道限制,所有锅炉都得集中部署在烟下方的狭窄舰体内,另外烟被摧毁之后,锅炉就无法正常排烟,战舰的航行度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为改变烟设计,除了要占用更多的甲板面积,加长舰体之外,还会因为改变烟道的布置,从而对舰体内部结构,特别是舱室布置进行大改,最终导致设计工作严重标,且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改善这一问题的最简单办法是为烟敷设一层足够厚的装甲,以提高烟的抗打击能力。

后来,即便是采用了双烟的战列舰也都为烟提供了足够的防护。

可以说,“德意志”级战列舰在这一点上就做得比较好,其敷设在烟外的装甲厚度直接向司令塔看齐。当然,“德意志”级战列舰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为了减轻水线以上部位的重量,保证战舰的稳定性,“德意志”级战列舰的内部结构要比“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简单得多,很多甲板装甲也被拆掉了。而这些改进的最直接结果是,穿甲弹bào zhà产生的弹片很有可能连续穿透数层甲板,导致官兵大量伤亡。

在“日耳曼”号中弹后不到半分钟,“德意志”号挨了第三枚穿甲弹。

这枚穿甲弹是从一万八千米外地美军三号主力舰。即“阿肯色”号{bb91}上打来地。命中点在a炮塔后方。b炮塔地正面装甲与炮座之间。

同样幸运地是。这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先打中了炮塔正面装甲地下沿。然后改变方向击中了炮座。结果不但没有能够穿透厚达三百五十毫米地装甲。还没有生bào zhà!可能正是弹道路径生了变化。导致原本就不太灵敏地穿甲弹引信没能正常启动。也就没有能够引爆装填在穿甲弹内地高能zhà yào。

直到此时。二艘德国战列舰都没有能够击中对手。

十一点三十二分。“德意志”号地二副接过了战舰地指挥权。并且下令左转七十度。并且将航降低到了十八节。

当时。“德意志”号地通信设备还没有完全修复。所以无法直接联络后方地战舰。

只是。按照德国海军地作战条令。在“德意志”号左转之后。紧随其后地“日耳曼”号也做了同样地转向。随后地“俾斯麦”号与“提尔皮茨”号则没有立即转向。意大利舰队则跟随在“提尔皮茨”号地后面。继续向西前进。

打到这个时候,德意舰队才稍微有点章法。

现二艘德国战列舰转向之后,美军的炮击更加猛烈了。

作为参加过太平洋战争,且指挥过数次舰队决战的米切尔来说,德国战列舰向左转向,表明德意舰队做出了决战的决定。另外六艘战列舰没有急着转向,足以说明那六艘“条约型战列舰”的远程交战能力很差,难以在二万米左右的距离上威胁到“蒙大拿”级战列舰。在此情况下,先干掉“德意志”号与“日耳曼”号,才能继续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也才能避免与德意舰队进行近距离炮战。

当然,米切尔也不敢低估二艘“德意志”级战列舰的实力。

在太平洋战场上,帝国海军的“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就曾经让“衣阿华”级与“罗得岛”级战列舰尝够了苦头,特别是在配备了复合穿甲弹之后,更是火力凶猛。当时,美国情报部门并不知道,“德意志”级采用的是无法使用复合穿甲弹的六十七年型舰炮,同时帝国也没有向德国出售复合穿甲弹。

另外,米切尔此时也断定德军舰队一号主力舰就是舰队旗舰。

这下,“德意志”号成为了重点照顾对象。

在其进行转向的时候,又有二枚穿甲弹击中了“德意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