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十一章 偷袭专家(1 / 2)

巨浪 闪烁 4108 字 2019-10-06

 战后,高野五十六得到了很多评价。{第一看书}

比如“海军赌徒”,“偷袭专家”,“失败的冒险家”等等。可是不管哪种评价,都只肯定了高野在战役规划与指挥,以及战略冒险方面的才能,而全盘否定了高野的战略目光,以及战术指挥能力。

这些评价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

比如,高野通过偷袭北洋舰队引战争,被很多人认为是不顾日本综合国力,盲目挑战大明帝国的极端行为,最终的结局不会有第二种情况出现。只是在最初的时候,高野也反对与大明帝国开战,认为日本不是大明帝国的对手。只是到后来,在日本国内{特别是军队内部}的开战呼声日益高涨,且日本与大明帝国难以避免战争的情况之下,高野才以联合舰队司令官的身份担负起了责任,成为了偷袭北洋舰队的总策划者。

从某种层面上讲,高野只是实施者,而不是规划者。

本海军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承担起他的工作,指挥联合舰队打赢“对马海战”。从这个角度讲,高野作为非正义战争的具体实施者,必然遭到历史的谴责与审判。

另外,关于高野是不是战术指挥官的问题,更不应该成为争议的焦点。

虽然作为联合舰队司令官,高野只负责战役层面上的规划工作。战术细节地规划与实施由他手下的参谋军官以及各舰队司令官完成,但是在成为联合舰队司令官之前,高野参加了上次世界大战的“与论岛海战”与“爪哇海战”,并且在战斗中负伤,丢掉了两根手指头。后担任海军学院教官,日本驻大明帝国大使馆武官。参加过《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谈判工作,回国后担任多艘战舰的舰长。

这些经历,不但让高野成为了日本海军中少有的几个对大明帝国地真实国力有清楚认识的将领,而且还使高野成为了一个“实用主义者”。

当初,高野甚至反对建造“大和”级战列舰。

其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过了日本的国家承受能力,大而无当。

毫无疑问,这些都足以证明高野有着极为清楚的战术观,而且也在实战指挥中展现过他的战术指挥才能。

与以往一样,接到命令之前,高野就让参谋军官制订相关的作战计划。

舰队出之后。高野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最终确定主要任务为击败敌人的主力战斗群,并且采用突袭战术。

按照这一战术思想,联合舰队的参谋军官对作战计划进行了修订。

当时,联合舰队正是从李玉民认为最不可能地苏里高海峡-保和海这条航线杀过来的。由此可见,李玉民在判断敌人的行动方面出现了多大的失误。

这也证明了祖寿清的判断非常准确。

如果当时李玉民将舰队埋伏在苏里高海峡,遭到偷袭的就不会是帝国海军的主力战斗群,而是日本联合舰队!

南下的途中,高野除了密切留意海军部来的消息,也参与了作战计划的制订工作。

当时。日本联合舰队获胜地唯一办法就是偷袭。

如同两个多月前在对马海峡偷袭北洋舰队一样,用突然袭击打垮敌人的斗志,然后用近距离战斗击败敌人。这样一来,日本舰队的十四英寸火炮足以摧毁敌人装甲厚实的战列舰{“大东海战”之后,很多日本海军军官都认为十四英寸舰炮对付不了大明帝国的战列舰}。另外日本联合舰队地优势力量,即驱逐舰的鱼雷攻击也能对敌舰队构成致命威胁。

问题是,要想达成突袭的效果,难度非常大。

两个月前,日本联合舰队是以有心打无备,才能一举击沉北洋舰队的三艘主力舰,并且击溃整支北洋舰队。

现在,帝国主力战斗群明显是早就有所准备,不会轻易“上当”。

伏击的机会不是没有,只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先敌现。二是抢占有利位置。

显然,不可能将伏击时间选择在白天。

当时,高野面临着一个用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即日本联合舰队没有雷达,而帝国主力战斗群有雷达。

“大东海战”已经证明了雷达的重要作用,而且主力战斗群不会像当时的北洋舰队一样,关掉雷达。即便考虑到雷达的持续无故障工作时间。主力战斗群会关闭部分战舰上的雷达。可是有情报证明,大明帝国海军几乎所有巡洋舰以上地战舰都配备了雷达。到时候。只要有几艘战舰上的雷达还在工作,联合舰队就不可能在不暴露自身行踪的情况下靠近主力战斗群,更不可能动突然袭击。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