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讦(二)(2 / 2)

“祖父,御想自请出外。”在平陵君的府上,李御坦言了自己的决定,这位祖父可是他在朝堂上最大的支持,很多事情得到他的支持,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p>

“自请出外?也好,朝局诡异,抽身而出未必不是一个上佳之选。御儿你在民政之中资历有所欠缺,若是能担任一任郡守,未来升任相国,必能少许多阻力。不知御儿可曾想好出守何郡?”听到李御的决定,赵禹愣了一下,眼中露出欣赏之sè。此时的朝局一片混乱,诸贵族大臣各自结党,他虽然在平原君的帮衬下取得了一部分大臣的支持,但是他的威望毕竟不够,难以震慑朝堂。</p>

“河内郡。”</p>

“好,御儿有此心,不枉兄长看重于你。”对于赵国的局势,赵禹看得很分明,李御能选择河内,无疑是最好的目标。</p>

“届时御身在外地,朝堂之上便劳烦祖父了。”身在外郡,虽然离开这朝堂的是非之地,但是李御也失去了原本的影响力,有得必有失。其实李御此时离开,最愧疚的便是这位很有希望继任相国的祖父,毕竟以赵王丹对他的信任,他能帮衬平陵君的地方不少,甚至助平陵君登上相位也未必不可能。</p>

”醉枕美人”“自然。”</p>

对于那相国之位,野心不大的赵禹并不看重。只是他也是有些失落,如今朝堂的变化,让他觉得自己对不起逝去的兄长。</p>

得到了平陵君的支持,李御便进宫觐见赵王了,一些东西还是要私底下提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要是放到朝堂上,即便那些贵族大臣想要他离开,难免会有所阻碍。</p>

“什么,李卿要出外任职?此事万万不可,寡人之安危,邯郸之安危还需李卿费心。一些小人之言,李卿莫要在意。”</p>

</p>

听到李御要自请出外,赵王丹立马急了,原本有些醉意的头脑清醒了不少,言辞恳切地劝着李御。</p>

“王上,此乃臣之所愿。臣之父亲手掌北疆三郡军事,臣又握有邯郸两万城卫,确是对王上不利。臣自认对王上忠心可鉴,然朝堂之稳乃关乎大赵安危,岂能因臣一人而坏国事。”对赵王丹于他的信任,李御也是很感动的,但是为了他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他自然不会继续留在这泥沼之中。</p>

“李卿,寡人都说了,那不过都是小人之言。叔父已然去了,难道李卿也要舍寡人而去。数年之后,寡人还想让李卿继任相国,为我大赵柱石。”平原君的逝去对赵王丹的打击还是很大的,现在他极为倚重的李御也要出任郡守,让他一时接受不了。若不是李御资历尚浅,朝中老臣颇多,赵王丹都想让李御出任相国之位,共谱一曲君臣相得的佳话。</p>

””“王上之厚望,臣感激莫名。然臣只熟于兵事,未曾有政事之资,担任一方郡守,执掌文事,也能更好地辅佐王上。”听了赵王丹的想法,李御那个无语的。没有平原君这根撑天之柱,即便赵王丹要强扶他上位,他也会被那些老臣架空,那可不是李御想要的。</p>

“城尉之职,不也是文事。李卿能将邯郸城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必是能臣,寡人听闻,今年邯郸城的收入可比往年多了五成,这都是李卿之功。”</p>

邯郸城的变化,赵王丹自然知之甚详,这也是他对李御越发倚重的缘故。能武能文,李御简直就是上天送与他大赵的礼物,赵王丹怎能不好好珍惜。</p>

“王上,邯郸城能有如此之变,皆是城卫府上下与邯郸县府之功,臣不过一挂名之人罢了。”对于这个功劳,李御可是很有自知之明地推到了一众下属身上,再者他本就是个甩手掌柜,整rì不在城卫府。</p>

“寡人倚仗李卿的地方很多,李卿还是不要出外任职了,那些造谣之人,寡人必让他们付出代价。”不管李御怎么说,赵王丹也没有同意李御的请求。平原君已经走了,邯郸城在李御的手中,他才能安心,要不然王族之中心存异心的人可不少。</p>

“王上…”</p>

没想到赵王丹竟然这么坚持,完全打乱了他与虞庆等人的计划。李御都有点无语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