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闲谈(1 / 2)

 黑奴,在宋帝国的国内十分流行,但凡有俩钱的人都会买几个回家做仆人,或者是带回去开垦土地。</p>

其中,尤其以分了土地的那些华夏裔的农场主们,购买的数量最多。</p>

甚至,导致了黑奴供不应求的局面。</p>

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就是人口数量不足导致的劳动力不足。</p>

而且,赵宏宇他们又没有弄出机械化的耕种设备来,所以种地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填补了。</p>

在王山看来,购买黑奴还方便一些。</p>

从大明朝那边购买仆役,同样的花销,但相对就比较麻烦了。</p>

那么,王夫子怎么会想到从大明朝弄仆役呢</p>

面对王山的疑惑,王夫子笑着解释了一下。</p>

其中关于黑奴的价格,还有大明朝仆役丫鬟们的价格这么一说,一对比。</p>

王山那儿还有不明白的道理呢。</p>

我的个天老爷啊,想不到在大明朝那边,一个活生生的大活人的价格,居然便宜到了如斯地步。</p>

这还是人吗</p>

简直连畜生都不如了呀。</p>

听完了王夫子的讲述后,王山梦瞪口呆的言语道。</p>

王夫子点了点头:可不是吗,的确是连畜生都不如了。一头大肥猪还能卖几两银子呢,可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活人,居然都比不上一头猪,真真儿的是人命不如畜生啊。</p>

附和着王山,王夫子也吐槽了一下。</p>

怎么会这样</p>

王山明知故问。</p>

对于大明朝那边的形式,其实刘教授都对他们分析过。</p>

老家伙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对于历史知识要比几个年轻人知道的多一些。</p>

如今的大明朝,正处于小冰河时期。</p>

各种天灾频频出现,接二连三的让大明朝的百姓们苦不堪言。</p>

旱涝水灾,甚至还有蝗灾,这些都是天灾。</p>

同时。加上各大贵族和地主们的存在,土地兼并也越演越烈。</p>

这就使得本就困苦不堪的百姓们,变得更加的水深火热了。</p>

在那些老爷贵族们的眼中,那些泥腿子们算不得是人,他们其实就是直立行走的牲畜。</p>

谁会在乎他们的死活。</p>

为了活命,农民们卖儿卖女,甚至背井离乡。</p>

所求的不过就是一条活路而已。</p>

为此,卖身为奴为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大明朝已经不是很出奇的了。</p>

但凡是一个大型城市。你都可以看到那些跪在路上,插根稻草卖自己的人。</p>

至少,在那些活不下去的人看来,卖了自己给人家做奴隶起码能够吃点东西,虽然不见得能够吃饱但也不至于饿死了。</p>

这样的人一多,大家也不好将自己卖的价高啊。</p>

竞争太激烈了不是。</p>

就这样,一个个的恨不得压价将自己卖出去,卖出去那就是一个活路啊。</p>

更何况,卖身为奴的人数量又多。</p>

总之。这个价格是很低就是了。</p>

有的人甚至连银钱都不要,只要一天两顿饭吃就可以跟着走了。</p>

对于这样的情况,虽然好笑但也可悲。</p>

由此可见,大明朝现在已经到了什么样的一个地步。</p>

可就是这样。那些秀才举人老爷们,还是一个个的花天酒地谈风论月,开口闭口国家大事,但对于身边和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他们却都一个个的视而不见。</p>

这可真真儿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真实写照了。</p>

虽然皇帝也想赈济灾民们,但是往往拨付下来的赈济银两。还不等用到那些灾民们的头上,就几乎被那些悲天悯人,开口闭口国家的官员们给贪腐了。</p>

大多时候,一两银子用在灾民们身上的,也就几个铜板而已。</p>

这点钱,有个屁用呢。</p>

如果不是为了应付交差,想来连几个铜板也不可能落在灾民们头上的。</p>

这就是大明王朝的官儿了。</p>

历史书上那些留下名字的这个时代的明朝官员们,虽然史书上说的是一个个两袖清风,但仔细看看哪一个不是家里富丽堂皇的呢。</p>

海瑞是个特例,这个家伙要的是名。</p>

明朝官儿们都是这样,不是要钱就是要名,当然也有更加不要脸的名利都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