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2 / 2)

心情的起伏太大,出了这么大纰漏,李诵的心情一下低劣起来,感到浑身无力,就挥一挥手,让裴度退下了。

第二天,礼部员外郎刘禹锡来到裴度家里,传达皇帝口谕:裴度忠心国事,奏对得体,特予以褒奖。。

同日,裴度上书论为君之道,李诵阅后用颤抖的手写下一个大大的“善”字,并下令赏赐裴度一个警枕以示嘉奖。

从谏如流历来是明君的标准,现在看来,李诵离明君是越来越近了。郑徇瑜罢相不久就称病不出,于是吏部便由新任宰相郑余庆代管,郑余庆很快的进入了状态,并且发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官员的考评纪律松弛,而且对官员的考评的标准现在也很模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于是,郑余庆立刻上书请求制定考评官员的明细标准,看得李诵不由得又赞了一个大大的“善”字。一千多年前,唐人就已经有制定公务员考核标准的意识了!其他几位宰相也极为赞同郑余庆的意见,于是李诵又下令表扬郑余庆,命郑余庆牵头组织此事。

七月初十日,皇帝就已经降下诏书,立广陵王李淳为太子,并且下令改李淳名字为李纯。。诏书是这样写的:

“万国之本,属在元良;主器之重,归于长子。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统,古之制也。广陵王淳,孝友温恭,慈仁忠恕,博厚以容物,宽明而爱人。祗服训词,言皆合雅;讲求典学,礼必从师;居有令闻,动无违德。朕获缵丕绪,祗若大猷,惟怀永图,用建储贰,以承宗庙,以奉粢盛。爰举旧章,俾膺茂典。宜册为皇太子,改名纯,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前一阵俱文珍、刘光琦两大阵营的互相攻击因为敌我置换比太高,所以在李诵册立太子的诏书下达后,双方已经很默契地暂停,长安的官场上渐渐趋于平静,而对裴度和郑余庆的奖励,又使观望的官员们把精力重新投入到了政务上来。在册立太子这件大事到来的时候,好好表现吧,有一部分官员是这样想的。

喜庆的气氛迅速溢满了长安,尽管天气炎热,许多重要的建筑却显得极为精神昂扬,百姓的脸上也挂满笑容。

七月十四日,这一天,韦皋在成都大宴僚属,刘辟、薛涛等当堂赋诗,一片歌舞升平景象,陆贽出斜谷到汉中,准备翻越秦岭,晚上在一处客栈歇息,他不知道的是客栈对面的驿站里,住的是奉旨巡视西川却“因病”不得不返回的礼部侍郎权德舆,大家都知道,权侍郎在陕边病了二十几天呢。在秦岭对面,是从长安返回成都的刘辟使者,再往北就是长安,长安城里有一批奉命到各地去的使者。

他们要去通报册立太子的大事。当天上午,李诵驾临大明宫宣政殿,正式册立李淳——不,现在应该叫李纯了——为皇太子。

<style>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