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坐下来谈判(2 / 2)

不过话说回来,双方虽然同样都是身经百战的部队,但是苏联军队是这几年来死剩下的老弱病残,而第15集团军却是从活下来的几百万老兵中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中方又掌握了制空权,如果打不出这样的表现,孙立人回国后估计就要挨批了......</p>

这连续两次大败仗令苏联国内的情绪更加高涨,但斯大林却反而迅速冷静了下来,虽然他也知道中国后面动员的部队不可能还有这么强的战斗力,但按着这样的交换比,以苏联几乎完全见底的人力,甚至就连中国的两三百万野战军都不可能拼得过,如果真的跟中国拼命,恐怕中国还没伤到元气,苏联的男人甚至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女人就都得死光了。至于游击战,除非某些特殊情况,交换比从来都是比正规战更难看的,苏联的人口相对于中国来说又处于绝对劣势,现在连正规战都打不赢,更何论游击战如果中国政府的战争意志不强的话,或许还能起到一点作用,但中国政府敢跟苏联翻脸,就绝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损失而中途放弃,何况太祖可是游击战的大宗师,中国赤色党内很多将帅也都是游击战的大师,苏联游击队那不入流的水准真难构成多大的威胁,虽然伤亡免不了,但是远远不能迫使中国政府撤军......</p>

而第15集团军在第二次大胜后很快就主动退回了中方要求的边境线东边,其他几支中队更是一直都没越界,以行动表明了中国此次军事行动完全只是为了拿回被侵占的故土,并不准备侵占更多的土地,这又让斯大林多少松了口气。如果中国人贪得无厌,因为战场上的胜利而不断得寸进尺的话,那么以俄国人自古以来的坚韧顽强,就算拼个同归于尽,也绝不会屈服的。</p>

既然中国人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要求,而那些土地对苏联来说又远不如欧洲部分那么重要,甚至就连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也没有包括进去,那么谈判就有了达成妥协的可能。于是,两次大战之后,双方很快就在目前被中国占领的阿拉木图开始了秘密谈判。</p>

决定与中国谈判之后,列宁当初的许诺反而令斯大林有了向国内解释的理由,但不管怎样,他还是很难接受将那么多土地都让出去,即使斯大林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些土地来路不正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苏联都没有力量对其充分开发。</p>

但是中方代表团的团长胡卫东也素来强硬,他毫不客气地指出清朝在尼布楚条约中让出去的贝加尔湖以东的那一大片土地同样是沙俄用武力侵占的,因为若不是沙俄扩张到了那儿并跟清军打了起来,那片土地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又何必签这么一个条约呢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