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科技强国(下)(2 / 2)

虽然与特斯拉关系很好,但考虑到历史上后来世界科技的发展毕竟是建立在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基础上,胡卫东还是更加偏向于相对稳妥的后者。但是想到万一特斯拉的理论更接近真理,那自己这么做可就让中国错失了引领一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因此最后他觉得还是两条腿走路较为保险,虽然暂时中国还没有那么庞大的科技人才储备,但以中国的人口,潜力之大无以伦比,未来早晚会有那个余力......</p>

</p>

因此,最后胡卫东在争取到太祖的支持后,在全国范围内以寻找神童为名,每年都遴选出一百名数学天赋出类拔萃的少年送进中原大学的少年班接受特殊的教育,如果最终特斯拉的理论被证实,他们就将是新物理学的种子,即使被证否或者长期不能证实,他们也足以成为合格的电气工程师,算不上特别浪费。而远比这个数目多得多的科学家则还是走历史上被验证过的路线,这样相对稳妥得多。</p>

众多的科研项目之所以集中在1946年收获成果,固然有一定的偶然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同样不可忽视。由于工业和经济不可能再达到一五时期的超高增速,新中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放在了科技与教育方面,科研人员的干劲更加高涨,人财物力的投入也更多,再加上这几年来的厚积薄发,这一年集中出成果其实并不令人意外。</p>

事实上,比起材料工艺的进步和高级技工的培养或者说是工业基础的加强,科学家队伍的进步和壮大反而要迅速许多,即使是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理工科大学生再加上那些在鼓励跳级的教育制度下提前成长起来的几千名少年天才,经过这五六年的培养和实践,也已经有了相当的质量和数量。虽然比起老牌列强来,他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因为有胡卫东这个穿越者一开始就指明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因此中国在科研方面的浪费远比其他国家小得多,科研效率自然就高了好几倍。所以在那些重点项目的研究上,除了那些对工业基础要求较高的之外,中国抢先研究获得的科技优势在这几年里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缓缓扩大。</p>

注1:因为飞机性能提高了之后,对弹射器的要求也会相应地不断提高,而性能不如陆基飞机的喷气式舰载机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中国若是要搞蒸汽弹射器,必须达到同时期陆基喷气式飞机相应的技术水平才有实用价值,而不像大多数技术那样,如果只需要解决有无问题的话,哪怕搞出几十年前就有了的产品也算是成功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历史上别说是中国,就连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一直没法攻克蒸汽弹射器的这个难题,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个有些搞笑的推论,如果苏联的飞机差一些,或许他们就能搞出符合要求的蒸汽弹射器了......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