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驯化与引种(2 / 2)

但那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了,在1943年的时候,油瓜才刚刚开始推广,蔡希陶和他的团队能够获得大奖,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对人工授粉技术的完善,这项成果的影响面非常之广,完全当得起胡卫东的高度评价。</p>

</p>

当然,发现和驯化其实就是人工培植或者养殖利用有价值的野生物种也同样是很有意义的,不过油瓜只是其中之一,蔡希陶也算不上先驱者,因此贡献上远不如他完善人工授粉技术的意义重大。</p>

除了油瓜之外,胡卫东认为价值较大的已驯化和在驯化的植物主要有猕猴桃面包果杜仲油楠海带石花菜小球藻螺旋藻等十余种,动物方面则有梅花鹿河蟹蜜蜂白蜡虫紫胶蚧甲鱼小灵猫林麝等等,这些项目都为或者即将为中国人民提供更多的美食药材或者特殊工业原料,此外还有用于生物防治的寄生蜂和改良环境的沙棘等等。或许中国的生物科学水平暂时还比不上西方列强,但是在应用方面,胡卫东完全可以自信地宣称中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p>

除了驯化利用已经发现的野生物种,中国在这几年里还引进了不少国外的物种,例如糖槭轻木巨藻等等,其中甚至还有中国科学家走出国门后在国外发现的新物种,例如甜叶菊,它们对于中国经济建设和中国人民的生活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p>

不过鉴于历史上那么多生态灾难的教训,胡卫东对于境外物种的引进把关很严,例如某些人打算以净化水质和充作饲料的理由引进凤眼莲水葫芦,就被胡卫东卡了下来。因为凤眼莲虽然能够吸收重金属,但是重金属依然留在其体内,实际意义不大;干物质含量太低,没有什么营养,猪虽然能吃,但作为饲料十分勉强;更重要的是,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很容易覆盖大片水面,而其生长时又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因此会会严重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而清理起来则极其费时费力,因此引进凤眼莲绝对是得不偿失......</p>

除了每个准备引进的物种都需要仔细研究分析其可能的危害,胡卫东还提出了所谓的三大原则......</p>

注1:历史上因为油瓜驯化较晚,当时其他的油料作物的产量更高,想要获得足够的竞争力自然就难了,而更重要的是,历史上中国亚洲带的面积很小,耕地还大都被更加重要的天然橡胶和甘蔗占据,能够推广油瓜的耕地就更少了,因此自然不值得为这个项目大量长期投资,至于其他有野生油瓜分布的国家,则都没有这个科研能力。而在这个时空,中国却获得了中南半岛大片热带亚热带的耕地,情况自然完全不同。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