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启火器时代(2 / 2)

混在明朝 红色四月 6756 字 2019-10-04

从这几人的表现来推断,龙骧卫现在整体的平均射速应该已经能达到每分钟5发的水平,而且随着继续的训练和对枪械的熟悉,这个速度还有提高的余地,已达到了王锐事先提出的标准,看来这段时间的魔鬼训练并没有白费。紧接着的射程与威力测试就是在不同的距离上设置了一寸半厚度的木板与穿了建虏铁骑皮甲的草人两种靶子,然后通过射击效果来检验火枪的有效射程与威力如何。

最后的结果也令众人感到十分满意,在30步左右的距离上,火枪的威力惊人,铅弹将一寸半厚的木板打得寸寸碎裂。

随着距离的增加,火枪的威力急剧下降,但是在60-80步左右的距离,铅弹仍然能轻松射穿皮甲。而等到了100步外,铅弹就已基本失去了威力。这也就是说燧发火枪的有效射程是在100步左右,这与王锐的所知基本相同。

虽然还未进行最后的精度测试,但是已经可以基本上断定这5支样枪完全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想中的要求,可说是大获成功。据王锐所知,历史上燧发火枪(滑膛枪)的颠峰时期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准而已。眼下第一次的火器革命就一步跨入了这个高度,又如何不令人欣喜?

最后的精度测试其实已经不太重要,因为滑膛枪的准度只能用可怜来形容。曾经有人开玩笑地说,用滑膛枪射击50步外的人,其命中概率和你射击月球相等。虽说这有点夸大其辞,但实际情况也差不了太多。

尽管如此,王锐还是再次亲自上阵试验了一下。他在前世实弹打靶时的成绩不错,因此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最起码要比这些头一次看到什么是火枪的古代人要强得多。

结果自然令自诩为“神枪手”的王大侯爷很是失望,在3步以内的距离,他以一尺见方的木板为靶子,10枪中还能中上个3、4枪。等到了50步以外,他以目标要大得多的草人为靶时,瞄不瞄准情况已然是差不多了……

样枪测试的大获成功让众人兴奋之极。林斌尤为激动,因为这燧发火枪的成功意味着火器上一次划时代地革命。而他的名字也必将与之一起永载史册。眼下他也终于全面超越了老师赵世祯,成为了新一代地火器宗师级人物。

信王也是雀跃不已,孩子气流露无疑。他也试射了几枪,两眼兴奋地放光。当下就赏赐了姚福欣、林斌各黄金百两,张圣泉黄金五十两。

王锐还比较清醒,压抑住兴奋的心情向林斌询问燧发火枪的制造情况。结果一问之下他原本高涨的热度立刻凉了一半,心说yy小说真是害人不浅。看来自己高兴得还早。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原来以这个时代地工艺和工具水平,制造这种先进的燧发火枪非常困难和麻烦。

首先是枪管的制造。需要准备一根长约三十公分。直径约七毫米的圆柱体地钢芯做冷骨,先将做枪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工匠将烧至一定温度地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地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这样枪管才会结实耐用,经得起连续数十次的发射。

由于燧发火枪的枪管长约1米,不可能用上面的方法直接制造。只能采用一节节焊接的办法。这样一来能否焊接得天衣无缝就成了关键。否则地话枪管就很容易炸膛。

所以下一步就是将以上方法做出铁管再放炉中烧至白炽,同样准备一根钢芯。粗细同上,长度要长于成管地长度。然后将已烧至红亮的铁管套在钢芯上,由主匠把铁管接口处大力地敲砸成一体,在打焊铁管同时,辅锤手还要在铁管的焊接口撒上白铜粉,铜有亲和作用,可使焊接口更结实,不至留下断层或虚焊。钢芯也随时要抽出冷却,冷却钢芯同时铁管回炉加热。最后打成的铁管就是枪管的雏型了。

接下来的工序就是修整了,因为受当时的工艺限制,钢芯断面不是纯圆,且芯体不直,镗内也粗糙不平,需用钻头将枪镗钻大钻光。明代已有这类的钻床,用木做框架,圆形石盘做惯性轮,系上皮条后用人力拉动,使石盘带动钻头旋转。但由于工具的落后,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其效率自是可想而知。

当镗钻好后,再用四棱的钢条将镗内刮光刮净,这样枪管就做出来了。

这还仅仅是枪管的制造而已,另外所有构件的制作与最后的装配都十分费时费力,半点也马虎不得,否则做出来的就是废品。

所以说以眼下的工艺和工具水平,若想制作一支合格的燧发火枪至少要耗时一个月。就算军器局将所属的作坊全部全力运转,现在一个月的极限产量最多也就是100支而已。

照这个速度别说是装备大明军队了,就是装备齐整个龙骧卫也要近三年的时间,这岂不是在开国际玩笑?

王锐听罢这一切后不禁郁闷不已,他看的那些yy小说里的主角们似乎跑到古代来造枪造炮的十分容易,甚至连九二式步兵炮和机关枪都能造的出来!

眼下亲身经历后他才彻底明白那绝对是扯淡的事情,如果没有整体工艺和工具水平的支持,你就算是拿着机关枪的详细图纸跑到古代去也休想能造得出来。在真正实现工业革命之前,燧发火枪恐怕已经是这个时代工艺和工具水平所能支持的极限。

除了产量外,成本也是让王锐感到头痛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据姚福欣的估算,现在一支燧发火枪的成本约在15两左右。这也就是说如果想装备齐整个龙骧卫的话,就需要近5万两银子。若是考虑到弹药的配备以及损耗等情况,实际上这个数目恐怕还要翻上一翻。

10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如果换算成今天的货币,差不多相当于6000万人民币。仅仅装备一个龙骧卫就需要6000万,这不是烧钱是啥?

王锐深吸了口气,原先因为样枪测试成功而带来的热度已然退去,开始重新冷静地思考如何解决燧发火枪量产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眼下样枪的成功都意味着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相当于已然找到了开启火器时代的钥匙。下一步再解决了量产的问题,就能真正踏入一个崭新的火器时代。

他认为首先要解决的还是钱的问题,这是一切的根本。有了银子其它的都好办,如果没有钱,一切就都是扯淡。

朝廷目前是内忧外患,国库早已空虚,所以指望着军器局拿出这大笔的银子来是绝无可能之事,最为可行的办法还是要从小皇帝的身上来做文章。

因为龙骧卫的体制是个特例,不同于其他的明军卫所,实际上就是由内库来供养,相当于皇帝的私兵一样。这也是王锐当初为什么这么龙骧卫,想要在其身上试验的原因所在。

以王锐眼下对小皇帝的了解,想要“忽悠”他其实不难,只要对了他的兴头,他绝对舍得往里砸银子而不皱一皱眉头。所以现在第一步的关键就是要精心准备那一场即将到来的演武,到时候若是能唱一出“好戏”给小皇帝看,王锐就有十足的把握能让他心甘情愿地掏钱。

另外一点关键就是要暂时牺牲一下自己的利益,现在三大炼坊就是一分利不要,甚至是赔本,也要全力协助军器局,共同将第一批火枪给造出来。

对于这一点王锐倒毫不在意,自从封侯拜将之后,他就再没考虑钱的问题。钱现在对他来说只是工具而已,完全要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服务。如果不舍得投入,哪里能有回报?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待将来一切尽在掌握中时,想要钱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这就好比眼下的大明朝就像是一口井一样,若是井枯了,他还怎么吃水?因此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让井水充盈,同时将其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那还不是想怎么吃水就怎么吃水?

除此之外他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见识帮助提高一下工艺水平,使效率大大提高,既能增加产量,又可降低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比如说现在的钻床是由人力驱动,如果能改进为水力的话,效率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也能大量节省人力成本。这个时代的产品毫无疑问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人力成本要占了总成本的绝大部分比重!

当这一切的思路清晰以后,王锐顿觉轻松了许多。他微微一笑,心说最坏的情况也不过就是暂时无法解决工艺水平,不能提高效率而已。若是那样的话,他就算用银子去生砸,用人海战术去硬磨,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令燧发火枪形成量产!

其实从这一时刻起,他就感到自己已经成功开启了火器时代的大门……

连续的大爆让四月感到有些撑不住了,大家能否各种票票多鼓励下,给我更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