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扬州(1 / 2)

人神 南朝陈 0 字 2021-11-09

 扬州。</p>

“扬州”自古便是充满了诗情画意,人文气息的一个名字,又或者说其本身便是一幅瑰丽娇媚的画卷,能入得诗词名篇,传诵千古:</p>

“烟花三月下扬州!”</p>

“十年一觉扬州梦!”</p>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p>

临近年关,扬州愈发的热闹非凡起来,街头市肆,人头涌涌,纷沓的各类声音,汇聚成河,喧嚣在显得晦暝的半空之上。</p>

今天的天气并不好,从早上开始便阴沉沉,似乎要下雨的样子。气候也是十分寒冷,寒风呼呼,只是无法吹拂掉民众们迎接新年的热情。他们脸上洋溢着欢欣的笑容,走出家门来,开始购买年货等各式用品。</p>

间或有顽皮的孩童,已开始弄些爆竹,燃放着,发出“噼里啪啦”的阵阵脆响,更增添几分热闹的气氛。</p>

又要过年了……</p>

为什么说“又”呢?</p>

扬州东郊,在长江边畔上建立起一个大码头,因为水路贸易客商的繁荣昌盛,码头情况一年到头都十分忙碌,犹如一个发动机一样,创造出可观的财富,成为扬州区域的一大重区。</p>

有大船回航泊岸了,是扬州豪门西门家的大船。事先早就有消息回传过来,故而已有数十名的搬运工人等待在码头上,他们个个都是把头发简单地盘起,身上穿着简陋的衣衫,甚是单薄。而一旦正式开始搬运货物,他们都是赤膊着干活的,根本不怕寒冷。</p>

一个时辰后,大船终于泊稳,首先开始下客。</p>

在一群好友的簇拥下,古问道意气风发地迈步顺着木板走下来。一边走,一边还谈笑风生。</p>

等脚踏实地,一群人站定,回首朝着还站在甲板上的西门二公子拱手致意——旅途寂寥,这一路来多得对方赏识,笙歌宴饮,谈诗论对,这才驱散了寂寞。</p>

作为文人,古问道在平州那边固然算得上是书香门第,吃喝不愁,但比起扬州西门家而言,无疑小巫见大巫,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最重要的是西门二公子性格豪爽,一掷千金,再加上喜欢风雅,能得到他的赏识,古问道大有相逢恨晚之意,引为知己。</p>

唯一不爽的是,起初交谈之际,西门二公子屡屡提及那冀州叶君生,颇为推崇,这让古问道未免不快。好在西门二公子心思玲珑,知晓“文人相轻”的规则,察觉到他的不愉后,就不再提及叶君生了,免得扫兴。</p>

于是乎主宾欢娱,渡过了一段堪称欢乐的旅途。</p>

现在,到了目的地扬州,是告别的时候了。当然,挨过几天,古问道肯定会亲自登临西门家,投门拜访的。</p>

所谓“人情”,不外乎一来一往。没有来往,别说人情,亲情都会烟消云散,不复存在。</p>

“远亲不如近邻”,说的便是这个道理。</p>

码头之上,赫然已有人来等待迎接古问道一行了,停着三辆马车,却是古问道在扬州这边的亲友闻讯派遣下人来接送。</p>

目送他们上车,辚辚远去,船上的西门二公子这才折身返回船舱内,着手整理收拾生意来往的账单等一干事务。</p>

过不多久,汪掌柜敲门进来。</p>

西门二公子抬起头,淡然问道:“船上商客,可都下完船了?”</p>

汪掌柜连忙回答:“总共三十八人,全部下船完毕……哦,其中有两人,就是那来自冀州的叶氏兄妹,他们是半途下去的。”</p>

对于二人,西门二公子当然有印象:那一日,他认为叶君生词锋太甚,咄咄逼人,不符圣人所教导的“温良恭俭让”五大读书人品质,故而下令退钱,驱逐叶氏兄妹下船。</p>

这般做法,还有一层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给古问道面子,算是有个交代,至于个中真实的情况,并未了解多少。</p>

西门二公子忽问:“那叶氏兄长,叫什么来着?”</p>

“姓叶,单名‘丰’。”</p>

汪掌柜记得清清楚楚,立刻回答。</p>

“叶丰?”</p>

西门二公子嘴里咀嚼着这个名字,眉头微微皱起,喃喃道:“这名字怎么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道理呀,他乃冀州人氏,我又没有去过冀州……”</p>

汪掌柜笑道:“少爷,天下之大,同名同姓者比比皆是,有何稀奇。”</p>

在天华朝,尤其士林阶层,不便直呼其名,大都以表字相称。久而久之,表字的知名度要比本名响亮得多。甚至常有只记得表字,记不得名字的情况,不足为奇。事宜叶君生的名头传到江南这边来,许多人就只记得他的表字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