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流(2 / 2)

北洋 戒念 5425 字 2019-08-14

设身处地而言,当年的这些小留学生以不到十五岁的年龄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他们生活的环境和国内完全是两个世界。这些小留学生可不会像自己这样每天只接见数个洋人,他们的生活地环境就是洋人的世界,想想自己见几个洋人碍于自己的贵族身份洋人不敢表露的太明显,而这些学生可能遇到的就不止是白眼的问题了……

恭王奕訢沉思一会说道:“这个詹天佑没有留辫子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也要悉心处理,毕竟朝廷中诸如徐桐、翁同龢等人势必会在这辫子问题上做文章……”

谭延闿笑着说道:“于此晚生亦是考虑过。本来是为了修建卢汉铁路扫清障碍所想了一个法子,但现在看来也正好来解决詹天佑地辫子问题……”

恭王奕訢有些古怪的看了谭延闿一眼,说道:“有什么办法能够堵住这些人的嘴呢?!”

“晚生打算趁着今年剩下的功夫来修一条小铁路,从高碑店到易县,全程不过四五十公里,造价应该不会高。估计在六十万两左右,这件事还需要大公主来代为说项……”谭延闿笑着说道。

恭王奕訢嘴角微微一挑笑着说道:“的确是个好办法,妙计!”

谭延闿只需要轻轻一点,恭王奕訢就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从高碑店到易县毫无疑问是皇室祭祖,再加上大公主说项,那目标就呼之欲出了——慈禧太后!这不能不让恭王奕訢对谭延闿的政治嗅觉感到非常赞叹,只要讨好了这个老太婆,在中国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的?而相比之下詹天佑的“辫子问题”也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攘外必先安内。只要太后地懿旨一下估计卢汉铁路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剩下来的问题就剩下各国列强了!”谭延闿笑着说道。

不过恭王奕訢却对此并不乐观,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说道:“《字林西报》和《北华捷报》上的那些动静是组安联合杏一起弄出来的吧?这是好事不过也是坏事,各国列强也都视闻风而动。朝鲜那档子事解决地这么顺利,也是各国列强都紧盯着这条卢汉铁路,最热心的莫过于英国人了,新到任的英国公使窦纳乐已经在我的耳边提到多次了,当然还有他们的死对头俄国人……”

朝鲜的经济利益与中国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卢汉铁路的特殊地理位置无疑会让各国列强眼睛一亮——一直以来各国列强争夺中国利益的焦点都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当然俄国人也曾经打过新疆的主意,结果被左宗棠给教训了一通之后,反而害怕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初衷就是俄国对中国的顾忌,他们担心地广人稀的俄国

土会因为地理问题而被中国人吞掉,那里实在是太广年前俄国的远东外交政策是联日抑华,直到日本军力日益强盛,而俄国人对中国看得越来越透才明白过来中国人对于他们的西伯利亚并不感兴趣,相反日本人越来越大的野心对于俄国地远东致命政策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这远比控制远东海面的英国更加现实。

到目前为止,能够对中国内陆形成影响的也就是俄国和英国,但是他们却从另外一个角度面临中国的“外围”——新疆和西藏,只有英国通过控制长江才能够将触角深入中国内陆,但也仅限于长江流域。卢汉铁路则不同,铁路对于航运的优势是极为明显地。要不然英国人对俄国人的那条铁路也不会这么顾忌,而俄国人在朝鲜的收获已经让伦敦感到非常的不安了。

卢汉铁路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铁路将北中国给纵向的连接了起来,相应的也就是将北中国绝大多数的资源借助铁路为纽带重新组合,这对于中国在军事、政治、经济上毫无疑问将会有着巨大地意义,如果再打一场朝鲜战争的话,那从湖北内陆出发的中国士兵和在直隶出发的士兵没有什么区别,鉴于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正在掀起庞大的实业建设,汉阳钢铁厂和汉阳兵工厂联合发挥的效力使得中国的军工生产远比在天津、上海、南京要安全的多——除非英国肯武装干涉。否则谁也无法阻止大量的军火从汉阳出发源源不断的运往直隶武装中队,这和设在天津、上海、南京地大清帝工企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这是一个向中国内陆推进的好机会!”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对俄皇如是说。

“……鉴于俄国人在远东的扩张,大英帝国有必要将俄国人从卢汉铁路的餐桌上排除出去,哪怕大英帝国无法承担这次铁路修建工作,也绝对不能让这项庞大的工程落入俄国人手中……”尽管索尔兹伯里首相授意《泰晤士报》公开反对窦纳乐少校接任已经调任俄国地欧格纳来任驻华公使任命,但是窦纳乐依旧非常尽职尽责的将自己对于卢汉铁路的看法以信件的方式郑重的向索尔兹伯里首相汇报。

“……这将意味着一场巨大的争吵……中国人正在修建的那条铁路显然会对大英帝国在远东长江流域的优势构成挑战,其他列强国家也会趁虚而入在远东扩大它们所已经拥有地巨大影响力,这毫无疑问将会威胁到帝国在远东数十年以来所拥有的各种权益……虽然我本人有意引导一些强国将注意力从欧洲转向远东,但帝国在远东的力量能否同时应对两个强国所部署在远东的兵力——尤其是海上力量,我们该在远东保持一个怎样地海军规模以应对日后的挑战?!……亲爱的先生。我必须修改我的初衷,帝国不能失去远东!……”索尔兹伯里在递交给爱德华七世的信件中表明了他对卢汉铁路的看法。

谭延闿和盛宣怀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修建卢汉铁路造势的结果会引出来这么大的麻烦,不过这对于盛宣怀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无论是汉阳钢铁厂还是卢汉铁路对他而言肯定的有一点——这巨大的好处肯定都被他的合作者谭延闿给捞去了,自己不过是个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弄俩“小钱”花花。虽说是“小钱”。这是相对于汉阳钢铁厂和卢汉铁路的价值而言的,若是和他盛宣怀的总资产相比,那绝对是不可想象的比例。

现在盛宣怀还并不清楚各国列强对卢汉铁路的想法,也不知道谭延闿和别的人压根就不同——谭延闿需要的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投资、管理卢汉铁路,而不是大家头脑中固有的向外国银行大举借款,由外国工程师设计铁路,然后最重要的重点路段、桥梁还需要外国的施工队来完成,最为极端的便是将整条铁路包给外国公司。

这是一个在这个时代中国人脑海中极为疯狂的想法。无异于母猪在天上飞——就算他们知道天津到唐山的铁路还有河大桥是詹天佑修建的又能怎样?卢汉铁路不仅有超长的线路,沿途的各种复杂多变的地形,甚至还要跨越黄河建钢铁桥——这一切在没有见识过现代工业文明的中国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各列强国家紧盯卢汉铁路对盛宣怀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对他谭延闿却是极为致命的。因此他需要集中所有他所能够看到、想到的外援,仅仅有谭钟麟还是远远不够的,至于张之洞和恭王奕訢这都是他争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