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指导方针(2 / 2)

大唐仙师 水无形 0 字 2021-11-01

关于洛阳到登州的铁道建设,其实主要的难度只有两点,一点是太行山,那就是一个任何铁道公司都要抓头的山脉,由北向南,沟壑林立,虽然没有蜀道那么夸张,却也不是想修就能修的。

第二个难点则是黄河,要想让铁道顺利地过去,就必须修建一座连接南北的黄河大桥,在数公里湍急的河流上架设起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桥梁,最好还是汽车和火车通用那种,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说是举国工程也不为过。

本来,沈晨有降低难度,依照清朝末期,民国时期修建的桥梁那样,采用减重的方式,先把架子打起来再说。

但是,那样一来,桥梁的受力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火车需要在桥梁的南北两端再开一个中转站,分批分次地将车皮运送过去,然后再在对面的中转站完成连接,最后才能出发。

一来二去,没有四五个小时根本完不成,平白浪费了许多的人力和物力。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建国初期建设成了南京长江大桥之后,便如同一条钢铁脊梁抬起了国人骄傲所在。

一座小小的桥梁代表着的技术能直接将一个落后的国度推上“建设型大国”的位置,可见,跨河长桥的科技能量是多么的巨大?

沈晨当初和李二说的时候,李二几乎只是用一杯酒的时间就否决了沈晨的第二项建议,他宁愿等待,也绝不为后世子孙留下重复建设的麻烦。

如果说秦始皇有了长城之后才是千古一帝,隋炀帝有了大运河之后才会被世人铭记,那么,李二对这一座黄河大桥的迷恋就相当于万里长城那样重要。

他已经把黄河大桥当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丰功伟绩,准备耗尽自己剩下的光阴,打造一座前无古人,后难以有来者的钢铁大桥了!

而他想到的事情,就是沈晨在阐述黄河大桥时,向他说过的“技术积累”一词。

“和黄河大桥比起来,长安到洛阳沿途中的这些桥梁连巨龙脚脖子上的褶皱都算不上。要想把黄河大桥建设起来,必须练兵,练铁道兵,用太行山脉那些纵横交错、万丈深渊的沟壑进行练兵,唯有经历过那种程度的桥梁建设磨练,才能实现黄河大桥的架设,否则,黄河大桥只会是李春图纸上的妄想,连他自己都不敢落下一砖一瓦!”

对此,李二深有所感,因此,这一日的大会上,李二明确提出“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不是我们找罪受,而是为后世子孙积累更多的技术知识”的大唐蒸汽文明建设方针。

一席话,打消了众多朝臣的顾虑,也为大唐的蒸汽文明建设开阔出了一条通天大道。

会后,李二让高士廉将会议精神通过《大唐皇家仙报》下发,让各级官员好好学习,然后把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叫到一起,张口就道:“仙师要和山东世家联手建立第二学院,你们怎么看?”